物流业机器人化的智能转型
转载 2016-08-03 08:44 来源: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对物流企业而言的关键因素
定义新型商业模式
机器人化的收益之大,足以影响到现有商业模式和物流价值链。然而,虽然一些企业已开始启动不同秘密等级的试点项目,但是人们对机器人化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与以往更有利于大企业的工业革命不同,小企业也可以拥有协作型机器人。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变革能够使小型物流部门更具竞争力。业内将会出现很多新的职业,例如“承租人”,机器人“集成商/培训师”,以及远程平台管理员等,来构建支撑整个生态系统的技术体系。科技的发展速度将决定生产力的提升水平,以及终端顾客购买价格的降低幅度。这将为能够“打破”物流行业规则(价格水平、定价模式、服务水平)企业的出现扫清道路。
在美国,Quiet物流是为数不多能够进入Kiva技术系统的物流企业,这项技术系统于2012年被亚马逊买下,并用于生产数年。Quiet物流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从2009年起,每年营业额翻倍)。Quiet选择重点发展弹性解决方案,而不是参与到价格大战中。然而,随着Kiva系统的复制品越来越多,这个行业可能会出现扰乱市场的企业。
此外,由于能够降低甚至消除社会风险,机器人化也可以作为物流业全部或部分重新内化的催化剂,尤其是对于像法国大型超市Leclerc这样的企业,该企业旗下拥有四家高度机械化的仓库。
最主要的物流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机器人化这个话题。诸多品牌力求提高知名度,大量倡议计划不断涌现:自动导航装卸车、监控机器人、库存无人机等。目前,人们认为机器人化是一种推动持续进步的合理工具,但并不是(至少目前还不是)足以催生新一代服务的颠覆性科技。然而,若要在宏观经济学角度弥补就业岗位的流失,若物流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需改变这种看法。
监管部门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谨慎应对过渡转型以确保弥补就业岗位的流失
2014年,2/3的法国国家物流咨询人员表示,复杂的国内政策阻碍了该国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业。然而实际上,日趋复杂的政策却加速了机器人化的发展。对物流业工作人员的过度保护反而会使这些工作岗位更加岌岌可危。
必须迅速决定“应对”机器人化影响的步调与方法
若步伐太快,机器人化转型将会对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若步伐太慢,又会限制那些足以进行中期投资的企业获得更多科技,也扼杀了整个机器人生态体系所能够带来的潜在价值和工作机会。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竞争优势,支持和投资这些新机器人化工作的研发和培训至关重要,并应该加快进度。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brookings》:交织的前沿:能源、人工智能和中美竞争
- 《techxplore》:人类不断制造与我们形状相似的机器人--这有什么意义呢?
- 《logisticsbusiness》:“为什么人工智能会让供应链工作变得更强大?
- 多样化托盘搬运解决方案亮相Fachpack——Timmer发布新型定制化托盘货叉
- 区域分化、电动化与美国关税交织下的全球叉车赛道重塑
- WAIC强化学习新范式探索之夜 | 强化学习与大模型融合,是智能体进化的 “黄金法则”,还是误入复杂迷宫的 “冒险尝试”?
- 德媒《it-zoom》:人形机器人即将取得突破
- 认知机器人会成为工业流程的未来吗?
- 叉车车队的人工智能驾驶安全追踪系统在英国问世
- 欧洲首个 CE 合规无人驾驶物流车辆迈入工业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