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赵晓博士专文 || 人与AI:未来商业世界谁主沉浮?

转载 2017-03-22 09:03 赵晓博士 来源:全球善商

■   作者简介:赵晓(Dr.Peter Zhao)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家、香柏领导力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曾供职于国家经贸委、国务院国资委等政府机构;哈佛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中国经济、房地产与货币、制度与制度转型(宗教与文明)


AI:地球上新的主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为AI,已成为大热,它必将改变世界,改变未来,也改变人类的商业。 
  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袁硕,“作为智人的我们才是最凶狠无情的物种:远比你想象还残酷的人类进化史”,2017),谈到我们人类(智人)是如何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的。 
  文章谈到许多令人震撼的观点,例如,北京猿人和我们现代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北京猿人的生物学分类是直立人,而我们现代人的生物学分类是智人。文章更雄辩地说明:“我们智人”太厉害了,我们才是地球上的顶级生物链,我们征服了整个世界,我们灭绝了无数凶猛物种……

  我们疯狂到什么程度?距今四万五千年前的时候,智人祖先登陆澳大利亚,居然将澳大利亚7米长,好几吨重的古巨蜥给灭了。 
  我们恐怖到什么程度?北京猿人有一种天敌是剑齿虎,凶猛无比,但今天已没有剑齿虎,剑齿虎就是在我们智人扩张的时候从地球上消失的。 
  我们横行到什么地步?一万两千年前,我们智人祖先无意之中从俄罗斯走到了阿拉斯加,这可完蛋了,美洲生物以属为单位灭绝。北美47个属里灭绝了34个属,南美60个属里灭绝了50个属。仅仅两千年的时间就从北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一路疯狂地血洗到了南美最南端的阿根廷火地岛…… 
  在东非大草原上,有一群狮子正在吃一头角马,突然见到人类手持长矛和弓箭走过来,哇,这些狮子立刻撒腿就跑。当狮子消失在地平线时,响起了赵忠祥老师那深沉、富有磁性的声音: 
  “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告诉了这些草原之王,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是的,人类太厉害了,千百年来我们独霸地球,无坚不摧。但现在时过境迁了,人类创造出人工智能AI,而AI好象是一个新的物种横空出世,刚刚登场就已经表现出了远比人类卓越的能力。那,人类有一天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成为过时甚至消失的物种呢?

  试想,有一天,人类能造出像自己一样有智慧甚至更超群的机器人,那机器人是否会如人类当初背弃上帝一样背弃人类呢?若战争爆发, 机器人的钢铁身段与人类血肉之躯,谁会更占优势? 
  试想,人类是否会进入一个被AI取代的时代,地球未来新的主人又将是谁?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发现,越优秀的地球人,对未来就越是悲观。 
  美国《时代杂志》(TIME)罗列出了多位名人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悲观性看法。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称,低度人工智慧可成为替代劳工的工具,但惟恐数十年后出现的“超级智慧”系统,会“厉害到令人担忧”。 
  企业家、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创办人、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相信:人工智慧是“我们最大的生存威胁”,“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将召唤出恶魔。在所有故事里出现的拿着五芒星和圣水的家伙都确信他能够控制住恶魔,但事实上根本不行”。

  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则公开警告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灭亡。霍金说,这种技术会迅速演变并超过人类,那时将会出现电影《终结者》中想象的一幕。
 
  “我们已经拥有原始形式的人工智能,而且已经证明非常有用。但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完全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因为“一旦经过人类的开发,人工智能将会自行发展,以加速度重新设计自己”,同时,“由于受到缓慢的演化的限制,人类不能与之竞争,最终将会被代替”。 
  霍金推测:“人工智能计算机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如果这样的事情成为了现实,我们必须确保计算机和我们站在同一战线上。”如此,“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然而,人工智能的诞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但不幸的是,也可能是最后一件”。

  为什么科技科学界、商业界的领军人物频频发出人工智能威胁论?原因其实很简单。人类是有限的,人类不仅信息、资源、理性与智力均有限,人类的道德更是有限;人类的进步有限,人类控制AI的能力也将有限,而AI发展却没有极限。 
  所以,AI有一天或许会比“我们智人”更疯狂! 没有物理定律阻止粒子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从而能比人脑中的粒子组合完成更高级的计算。所以,AI的爆炸性转变是完全可能的,反制人类也是可能的。以有限的人类去控制一个无限的智能风险,岂能不悲观? 
  所以,AI有一天或许会比“我们智人”更恐怖! 也许有一天AI会被坏人变成比核武器更加恐怖的武器。人类之所以没有毁灭,是因为“恐怖均衡”。人类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且AI成为主导武器?答案是:不知道。但可以知道的是,战争之后人类还活着的话,一定回到史前时期。 
  AI有一天或许还会比“我们智人”更横行! 当人工智能在技术上智胜金融市场,在发明上超过人类科学家,在操控能力上超过人类领袖,最终开发出“我们智人”根本弄不懂的武器来对付、操纵人类时,那就是人类的末日来了。 
  大地上谁将是未来地球的主人?AI或许比人类更有竞争力!大地上谁将是未来商业的主宰,很可能也是AI;如若不是,也一定是善用AI的智者!所以,我们不可不探究AI在商业领域特别是分析与决策领域的应用。

▼人的优势何在?人类如何与AI产业分工?

  优势是相比较而言的。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比较优势。让我们先来一般性地分析人类与AI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 
  论跑,人跑不过马;论飞,人飞不过鹰;论力量,人更是不如老虎狮子。但人有智力,故人最终成了地球的统治者,高高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人的取胜,非因体力,乃因智力。狭路相逢勇者胜,那是短兵相接,一次性博弈而已;长期博弈,智者必胜。但现在,人可以制造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一天完全可能超过人的智力。那人的优势何在?人如何与AI进行分工呢? 
  2006年,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以2胜5平3负的成绩,击败了由柳大华等五位中国象棋大师组成的大师队。象棋大师张强的评价是:“输的原因主要在体力的过度消耗。以往和人比赛,到了最后时刻就是意志和心态的对决了,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不犯错误。但是超级计算机没有这样的问题。”原来,人是需要吃饭的,并且即便吃饱了饭的人,气力也是有限。但AI相比人,能量几乎是无穷的,并且不需要吃饭,也不会劳累。 
  所以, 若比体力与智力,AI完胜人类。由此不难预测,凡是拼力气的活,以及需要拼力气的智力活(如大数据分析),我们人类以后就不要去和机器人拼了,因为完全不占上风。

  因此可以设想,未来在商业领域对人有危险的工作,将首先寻求由AI替代。谷歌(Google)工程部门主管库尔茨·魏尔就指出,由于人工智能有协助治病和清理环境的潜力,在控制危险的情况下,人类还是有必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其次,简单性、重复性、高体力的工作也将很快被取代,比如富士康那样的流水性作业,势必越来越多地由AI来替代。 再其次,在商业分析与决策中,凡需要拼体力,比如说大数据分析的活,那也一定是AI的天下。 
  很显然,很多人类熟悉的工作和职业将被AI取代。例如,当你使用iPhone,通过SIRI语音助手,为你接打电话、读取短信、介绍餐厅、报告天气时,SIRI不知不觉间已经取代了传统上的助理的工作。 
  谷歌AI帮你驾驶汽车,取代的是司机的工作。 
  你家中的扫地机器人可以自动发现污物并帮助打扫,取代的是保姆的工作。 
  支付宝推出“芝麻信用评分”,AI结合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给出个人信用状况综合评分;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可享受各种信用借贷、免押服务、实名社交服务,AI取代了管理者的角色。

  微软旗下的Skype推出Skype Translator,成功实现了不同语言的实时语音翻译,利用这一功能,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甚至用中文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英语视频采访,AI取代的是翻译的工作。 
  2015年,美国的媒体已开始采用机器人写作;现在腾讯开发出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可以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AI正取代记者和编辑的工作。 
  搜狐推出智能股市播报系统,自动跟踪、捕捉市场的动态,进行纯粹客观的描述,再以信息流的方式推送给用户,AI取代的是股市分析师的工作。
   上述两项人工智能引发了对机器与人工之间如何平衡的讨论,有专家表示,“机器重在扫描挖掘发现信号和机会,而人工重在深度分析和评论,只有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才能满足用户对资讯有效性的实际需求,带来创造性的阅读体验。”这说明AI和人并非彼此取代,而是互有优势,彼此可以分工与合作。 
  科学家正在穷尽心智,致力于用人工智能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想象,被AI取代的工作甚至职业一定会越来越多。

   根据一项报告,到2025年,约有25%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或是机器人所取代。然而,人类独有的创造性、互动性和谈判性能力,在职业竞争中仍然占有绝对优势;相比人类,AI目前欠缺的正是原创能力、互动能力和谈判能力。据此预计,内外科医生、编舞、教师、作家、律师、人力资源经理、科学家、工程师和记者等是属于比较安全的、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相反,司机、技工、建筑工人、裁缝、快递员、抄表员、收银员、保安和洗碗工等是属于比较危险的、有可能被机器替代的职业。

  曾几何时,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后来却发现,全世界无产者之间是彼此竞争的,中国工人阶级抢了美国工人阶级的饭碗,所以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其实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未来,工人阶级甚至知识劳动者将面临可怕的AI的工作竞争。或许有人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反对AI及其背后的资本与技术!但大势所趋,又何以阻挡?趁早调整和改行并努力学习与AI共舞,才算得上是明智之举。 
  我们昨天所做的事情,许多已经被机器取代了,从织衣织布到洗衣做饭;而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在未来很多时候肯定会有相应的机器人取代。好消息是,当机器取代了人类的工作或职业的时候,人类往往被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更轻松、更美好、更具有人类的优势的工作,而人类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果真如此,那又何尝不是人类新的历史性进步呢?

▼商业分析与决策中人与AI的分工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在商业分析与决策中,人类与AI如何分工与合作。
   一个商业决策是怎么做的呢?地球人都知道,需要有四个要素:知识、经验、决策以及应变。首先决策者要有基本知识,如商业、经济、市场以及管理的基本知识;其次决策者要懂得实际商业案例;第三决策者要有足够的信息;第四决策者须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运行,随时灵活应变。所以,一个优秀的商业决策者,必须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数据分析能力、全局判断能力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然而,这一切人工智能也都可以做到。正如一位网友所指出的,AlphaGo打败李世石,是因为它学习了3000万步人类围棋大师的走法,积累了3000万局胜负经验,在自我对弈的训练中形成了能对局面评估的大局观;这些能力不仅能让AlphaGo做出决策,还能不断修正决策。那现在,我们将围棋走法换成案例,将对局换成商业模拟,AlphaGo摇身一变,不就变成了AlphaBusiness,一个能进行商业决策的人工智能吗?
  的确就是这么简单。所以,未来的商业分析和决策中,AI一定是商家最强大的利器。未来,商家将不需要再为找不到目标消费者费神。连接线下、线下的大数据通过“画像”能自动为你定位目标人群,实现门店从线上到线下的引流;商家也不用再花力气去做各种市场调研去揣测消费者的心思,AI可以从大数据中推测出精准的消费者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做出决策,帮商家开展精准营销活动。 
  王健林万达广场开得好,是因为借助了咨询公司,用算法精准选定地址。然而,新开一家门店,究竟落址于哪里?会比AlphaGo落子更难吗?显然,不断学习的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传统咨询公司,综合既有的门店表现、地理位置、环境政策等因素,做出最优选择。 
  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我是人类最大的智慧。但正如人类要借助彼岸来认识此岸,借助上帝来认识自我一样(所以犹太人说“认识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现在人类也要通过与AI的对照来进一步认识自我,甚至重新界定人类自身。 
  谷歌AlphaGo打败了人类的围棋冠军李世石后,有人发现:“李世石下棋凭的是一股狠劲、一种气势,甚至是一种无理,在对人下棋时,很多人心理上会动摇,屈服了,退缩了,所以让他占了上风。而机器没有心理,李世石在机器身上找不到这种人类最脆弱的精神弱点,所以他的威风施展不开。” 
  原来,人有情感,有情绪,这本来是人的优势,但当有情绪的人类与绝对理性的机器竞技时,机器赢了,人输了,情绪和情感竟然变成了人的劣势!大师修炼百年,也难心静如水。由此进一步可见,商业分析与决策上若是要比冷静和定力的,人也放弃算了,不要再逞强去和AI比了!

  众所周知,在金融领域中,存在着“羊群以理”和“跟风效应”。人们看似理性,实不理性,贪婪和恐惧总是主导着人们过度买入卖出,令市场过热过冷。如此,冷静、理性,无情绪的AI的引入势所必然,如此将改变未来的金融分析与决策,也将改变未来的金融市场。 
  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人,但人其实不可能完全理性,所以高级经济学修正人的理性为“有限理性”。人工智能(AI)既然可看成是完美的理性人。比较完美理性的AI与有限理性的人,显然AI完全胜出。然而,反过来,需要情感和情绪的工作,难道不正是人类的优势所在吗?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罗杰·斯佩里博士发布“左右脑分工理论”,指出人的左半脑擅长分析、逻辑、演绎、推理等理性抽象思维;右半脑擅长直觉、情感、艺术、灵感等感性形象思维。而“迄今为止,AI的所有智能化表现仅仅在模仿人类左半脑的理性思维模式,而完全不具备右半脑的感性思维,且将来亦是如此”(水哥,2014)。 
  有人据此推论(如李开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已成为过去;在AI的竞争下,未来人类的文科生将越来越有火爆,而理科生的工作会由AI取代或人类和AI一起来完成。 
  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的是,由于女生右半脑相对更发达,所以,由女性所主导的商业时代即“她世纪”将变得更加强势。人们不仅在商业分析和决中会更多地依赖AI,同时还会看到更多的女性领袖主导商业。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中信出版社)中指出,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AI擅长精确和逻辑、归纳和推演,而人类擅长情感和创造,领导和组织,可以说各具其长,那么人类+AI,借助于大数据、模仿以及深度学习等手段,完全可以在管理思维和商业决策上迈上新台阶。 
  当AI广泛使用时,人类商业分析和决策是否会趋同,从而陷入同质竞争呢?我相信:不会。因为人依赖和使用AI的强度、偏好都不会一样,不同的人也不会完全听从AI。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的时候,有些人会参考AI,但还是会自主决策。因此,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仍然会发挥强大的作用,而人的行为也会千差万别。 
  一个典型例证就是2016年的美国大选,AI的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希拉里将有95%以上的概率胜出,川普输定了。但结果却是川普胜出。那些投川普票的人,他们的投票行为显然没有受美国主流媒体所谓大数据分析的左右。 
  人类往往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如30年代大萧条、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以及英国脱欧、川普胜选之类的“黑天鹅事件”缺乏分析和预见能力。AI的能力是从模仿人类而来,所以它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十拿九稳,就像这次美国大选AI输了一样。但当人类+AI的分析与决策模式呈现的时候,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水平肯定会大大提高;对于人类来说,世界的不确定性程度或许会降低。 
  所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可见的时间段内,AI将会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但商业分析、决策,仍然无法离开优秀的商业头脑和领导能力,而人类+AI的决策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导!

  在AI时代,人,需要去做的,将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创意、情感、领导力以及道德、宗教上扮演好角色,同时学会如何与AI分工与合作。在AI时代,普通管理者的角色势必越来越多地由AI来完成,但卓越的创造性分析、决策工作,也就是领导者的工作,仍将由人类来主导。而未来的竞争,肯定不仅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也将是人和AI之间的竞争,背后则是资本与技术的较量。 
  机器写作出来后,人类传统的写作者并未惊慌失措,而是看到新的未来。同理,商业人士也大可期盼一个更加美好的商业未来! 
  前文讲过,“我们智人”因智力而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但如果你停留于此,以为“我们智人”只是靠智力取胜,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相比于机器和动物,人更加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人有灵性。灵性,指的是人对永恒与终级的追求,世界上只有人才会去主动地寻找自己的创造者。人类由此形成各种宗教信仰,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理念、文化以及制度,进而构建起灿烂的文明。所以,我们并不是依靠个人的智力与野兽博斗的,“我们智人”靠的是打群架取胜,并且这种打群架的规模与能力远远超出了动物自发组织的规模与能力,“我们智人”才因此无敌于天下。
   从灵魂、信仰,制度、组织以及文明的角度,我们对人类在未来商业世界的地位应该更有信心,而AI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恐怕还只能是一堆程序,无法成“人”。

  迄今为止,哪怕地球上最发达的电脑或者AI也不会问谁创造了它,为什么要创造它,换言之,电脑不会象人那样思考自身的源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懂得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就是懂得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终极价值,这被称为“终极关怀”。人有终极关怀从而人有宗教信仰,这正是人和动物的最大的不同,也是人有灵魂的证明。 
  除非有朝一日,AI有了自我意识、有了灵魂,甚至还被转化为宗教思想,那么它们就有可能介入到世界的各种冲突中去。AI,就是真的AI,甚至是超人了!但这在目前,尚没有可能,也不能想象。所以,AI还只是程序,而不是具有灵魂的人。既然如此,那它就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类,当然也不可能代替人类在商业领域中的伟大作为。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