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AGV企业幸福向左?深渊向右?

转载 2017-07-17 10:02 AGV之家约稿 来源:AGV之家约稿

  和朋友感叹,如果12年我们成立一家AGV公司,只要熬过头两年,应该现在也会有一家估值过亿的AGV公司了。可是今天(2017下半年),风口已过(如果把现在的AGV比作五国十代,那么随便一支队伍就能成熟一个小诸侯国的时代已过),刺刀都拼了几年,血流成河(现在很难找到一家盈利的AGV公司)。

  AGV之家的特稿行业知名人士,该知名人士提出了他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短短数语中体现的观点。

  各AGV公司前世姻缘

  从第一台AGV诞生之日起,这个圈子即不乏参与者,走过近70载春秋,AGV圈并未像白家电一样百花争艳,反而越发四面楚歌。看似参与者多了,实则有实力者还是那么几位。

  47年成立的Egemin公司依然还是行业翘楚, Rocla公司收购了原SWISSLOG的AGV部门,后也拆分出了Atab,系统层面Danaher Motion收购NDC后对AGV的控制技术起到了较大作用,而目前AGV系统依然也以NDC为主流。

  反观国内,新松、昆船、刚玉前后均借鉴了国外技术,而目前活的也不是很如意。至于一些AGC厂家也都是细胞分裂似的前赴后继,但也无法摆脱盈利能力不强,价格战频发的局面。

  整体而言,AGV圈基本都是撞脸,大家看看展会就有体会“哦,张总,您出来创业了?这是您的公司?”而技术层面除了系统软件略有一些升级外,并未出现颠覆性的创新。

  目前市场态势

  现阶段AGV市场应用方面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华南主流基本以低价AGC为主,谋的就是新生客户干瘪的钱包,华东主流虽然有的背靠一些不差钱的集团,但也无法防御南边的入侵,如此,甭管是老用户还是新生小白,低价在所难免,同时昂着高傲头颅的外资也免不了在部分高端用户被低价侵占的情况。

  而市场另一端,对于那些大型跨国公司,出于项目稳定性和充足的预算考虑,国内的AGV厂家的低价也无法叩开坚固的大门。

  那么问题来了,低端打得火热,高端市场有限,格局会怎么发展呢?本文斗胆猜测:低端AGV厂家包括一些纯倒手的AGC厂家在失去了灰色供血机制后会逐一的倒掉,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高端市场由于受制于目前的经济大环境,部分价高的外资会逐步撤离中国,也许未来3-5年即可出现。

  除此以外,也有一波清流在逐渐涌入,比方类KIVA的公司,Fetch & Freight、logimover等,但可以预见,这类新入者也会在不久的未来打得火热,比方目前的快仓和极智嘉。

  出谋划策

  如此场景,摆在各位BOSS眼前的要么是规模低价做出业绩被收购然后卷钱走人,要么油尽灯枯哀鸿遍野。对于有点实力的AGV厂家要么以技术发展为要务走出华为逆袭苹果的路子,要么横向发展做总集成,比如AGV结合立体库及各类信息系统,在厂内物流自动化的链条上靠近客户。毕竟在供应链上,谁离客户越近谁就越有价值和话语权,试想下,是提供“运、存、取”的整个厂内物流解决方案供应者有价值还是单独做个搬运工有价值呢?这是本文可预见的第一发展阶段。

  迈入第二阶段后,对于不断消亡的AGV公司,AGV事业部门可能要做的就是一手大力发展规模经济铺量养人,一手针对客户定制化的需求积极满足赚取利润。而这个阶段基本属于水满则溢的状态,任何倒手者和新加入者都将无生存。

  但也许会有变通的手法,比如把水变成冰,创新或革新AGV,做真正某个细分领域的搬运系统,所以本文觉得类KIVA等形式的变形性AGV于今日来得太早,好比贴身肉搏,刀可能比枪会更有用。目前的创新并无太大用处,也许在第一阶段末第二阶段初才是创新的良机。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