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突破RFID的生产瓶颈

转载 2017-12-05 08:44 经纶科技 来源:经纶科技

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现如今RFI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RFID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迎来了绝佳的的发展机遇,焕发了新的技术价值。RFID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RFID行业运行现状分析与市场发展态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RFID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42.7亿元,2017年RFID市场总体形势更是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 

图表:2014-2016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三胜咨询


图表:RFID主要行业应用

目前,RFID虽然市场广阔,可是仍然面临着几大生产上的瓶颈。

RFID生产瓶颈

工序繁琐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传统的RFID生产设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IC芯片数据的读写部分,和将数据内容可视化打印在标签表面的打印部分,二者设备是分离的。因此RFID生产厂家在生产时不得不先进行读写生产,再进行打印生产,多道工序,十分繁琐。

生产效率低

传统的RFID生产设备多是桌面式RFID打印机,一次只能生产一列,产量低且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

缺陷标签剔除难

RFID标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如何发现以及剔除缺陷标签,传统的RFID打印机,无法做到印前和印后的自动检测和剔除。因此如何提升RFID标签检测的准确度,以及剔除缺陷标签的便捷性,是RFID标签首先要突破的瓶颈。

突破RFID生产瓶颈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提到的RFID生产的瓶颈,经纶科技带来了最新的解决方案——日本SATO XP1100 RFID高速宽幅打印系统。


全球首个RFID读写打印一体化设备,由RFID读写模块、激光打印机及检测模块组成,可以在读取和写入的同时完成数据内容的可视化打印,完美解决传统RFID设备读写打印分开,工序繁琐的问题。

多达10通道天线同时进行RFID标签的高速读取和写入,可以替代60台桌面式打印机,最高速度可达每秒45个电子标签或吊牌的读写及打印,实现RFID标签或吊牌的量产,最大化的提升生产速度。


印前印后双检测,错标废标自动处理及补印。SATO XP1100独特的双检测单元,在打印前和打印后均可以检测电子标签完整性,印前检测到的缺陷标签自动跳过,移至下一个完好标签进行读写,印后检测到的缺陷标签自动补印,并对缺陷标签打孔标注以便于拣选。完全实现读写、打印、检测一体化,提升生产效率。



SATO XP1100 RFID高速宽幅打印系统,从市场需求出发,以突破RFID生产瓶颈为己任,让RFID生产技术得到最大化的应用与拓展。

日本SATO XP1100 RFID高速宽幅打印系统也将于12月5日至12月8日的Labelexpo Asia展会独家首发,经纶科技诚挚的邀请您来到我们的展位:E2馆F6展位,与我们一起见证RFID生产设备的跨越式发展。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