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机器人”合伙开餐厅!“AI+厨房”落地上海张江,机器人大厨有这些拿手菜……
转载 2021-03-03 09:11 浦东发布 来源:浦东发布9.9元一杯咖啡、19.9元一盒披萨,20多元就能享受一顿美好的西式午餐。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岛民”在中餐的基础上,多了一项选择。而烹饪这顿美食的,是一位特殊的“厨师”——吉博拉机器人。
该“机器人咖啡披萨工作站”是国内第一个“AI+厨房”的结合体,张江作为全国首个商业化落地区域,有望拓展出更多的数字化“新物种”,为餐饮门店降本提效,让更多有志于自主创业的群体当上“小老板”。
一个人就可以开西餐厅
中午时分,小布来到位于张江人工智能岛地下一层的食堂,一台 “机器人咖啡披萨工作站”已经在营业了。
一位用餐者扫码点单后,工作站内的机器人厨师就开始操作:配置好的披萨胚从后厨柜里送出,机器人“手臂”快速抓取后送入烘烤箱,5分钟后烤制完毕的披萨被送出烤箱;如果你还需要一杯咖啡,这位“厨师”还能在烤披萨的间隙在2分钟内完成一杯香浓美式咖啡的制作。顾客在小程序提前几分钟点单,到店后就可以拿到自己的那份披萨和咖啡了。机器人在高峰期一个小时可以制作60份披萨+60杯咖啡。
推出这一“咖啡披萨机器人”的团队名叫“吉博拉”。半年前,该团队创始人罗朝晖在一场人工智能推介会上与张江集团接上了头。当他提出构建“AI+厨房”的工作站理念后,张江集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迅速提供了可落地的应用场景。通过数个月的研发、调试,这台“咖啡披萨机器人”顺利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内“安了家”。
“食品安全、人力成本逐步升高等问题一直是餐饮行业的痛点所在,而餐饮行业的很多岗位和环节完全可以用机器人来替代。”罗朝晖说,“我们这个工作站通过料仓的升级,不单可以做披萨、咖啡,奶茶、汉堡等定制化的餐饮种类都可以不断叠加,未来只要1个服务员就可以开一家小型的西餐厅了。“
与机器人合伙开店将成新趋势
在罗朝晖看来,机器人当厨师并不是和人抢饭碗,而是通过与机器人“合伙”开店,让餐饮门店降本提效,更多的人可以开拓谋生渠道当上“小老板”,“我们现在的理念就叫‘无人厨、一人店’,后厨与食材相关的制作过程都由机器人去完成。”
根据以在张江投入商用的首个“工作站”为例,只需一人承担装盒、打包的流程,其余皆可由机器人完成。除了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的“机器人咖啡披萨工作站”,吉博拉与上海新华医院合作的项目也会很快落地。
餐饮机器人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打破传统行业弊端的“神兵利器”?
对于开发中的中式后厨机器人,罗朝晖给小布算了一笔账:目前基础版中式厨房机器人硬件成本投入约为25万,却可以节约10个左右的人工,不单是厨师不需要了,连打菜的服务员也省去了,并可达到每小时出餐400套的效率,按照投入产出比,预计半年内回本。此外,因为是“程序化”控制,意味着菜品的制作流程上都将保持高度的标准化。
“餐饮机器人非常适合个体创业,人力成本下降、菜品可控,只要你会操作手机,即便没有餐饮管理经验的人也能开店。”罗朝晖说,“我们目前希望在上海率先推出联营模式,从机器人设备、菜品供应链到智能餐饮品牌、数据等,吉博拉提供机器人智能餐饮整体解决方案,从源头把控好餐品质量,让更多人实现创业梦想。”
在浦东,越来越多的“新物种”机器人正在诞生,从“巨无霸”的工业制造“机器人”到“小而精”的机器人餐饮工作站,从工业端迈向生活端。这些“聪明”的机器人不但让工作、生活更加便利、智能,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低成本”的途径,相信今后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商用场景看到“浦东智造”机器人的身影。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brookings》:交织的前沿:能源、人工智能和中美竞争
- 《techxplore》:人类不断制造与我们形状相似的机器人--这有什么意义呢?
- 《logisticsbusiness》:“为什么人工智能会让供应链工作变得更强大?
- 多样化托盘搬运解决方案亮相Fachpack——Timmer发布新型定制化托盘货叉
- 区域分化、电动化与美国关税交织下的全球叉车赛道重塑
- WAIC强化学习新范式探索之夜 | 强化学习与大模型融合,是智能体进化的 “黄金法则”,还是误入复杂迷宫的 “冒险尝试”?
- 德媒《it-zoom》:人形机器人即将取得突破
- 认知机器人会成为工业流程的未来吗?
- 叉车车队的人工智能驾驶安全追踪系统在英国问世
- 欧洲首个 CE 合规无人驾驶物流车辆迈入工业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