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五一特辑-陈仁龙 | 扎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奉献

转载 2022-04-29 15:01 林德物料搬运 来源:林德物料搬运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林德人物专访

2022五一特辑·第二期

专访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库工 陈仁龙 

与林德结下渊源 

在接受专访时,陈仁龙介绍,虽然2018年才加入林德,但与林德的缘分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

“生活在厦门的人,一定会对2016年的台风‘莫兰蒂’记忆犹新。当时我正以外派人员的身份在林德工作。”

他回忆,当时台风过境后,厦门的街道上可以说是一片狼藉。

“街道上堆满了树枝等杂物,排水设施也被堵塞。台风刚刚过去,林德的员工就开始主动帮忙清理公司附近社区的街道和排水系统,驾驶着林德叉车的林德员工,为厦门恢复社会秩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一幕令陈仁龙很受感动。

“我当时就觉得,林德应该是一家很有担当的企业,也萌发了成为林德员工的想法。”

2018年,陈仁龙正式成为了林德的一员,一直从事物流入库和点收工作至今。他介绍,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项非常需要细心的工作。

“我们要做到入库货物与清单完全一致,一样不能多,一样不能少,并保证入库的货物没有损坏。要做好工作,我们首先在拿到清单的时候就要对货物的大致规模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清点起来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由于司机往往对自己送的货物并无概念,因此一旦出现差错,我们既要与相关人员进行确认,还要联系送货方,来确认问题出现在哪些环节。因此,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是必须的。”

从徒弟变成师傅 

刚到公司的时候,陈仁龙并不会驾驶叉车。如今,林德叉车已经成为了和他朝夕相伴的好伙伴。

“当时有一位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开叉车。在他的帮助下,我很快考取了叉车驾驶证书,并提升了工作效率。”

正是因为受到了老员工的无私帮助,陈仁龙也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

“这些年林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之前只有一座工厂,到现在陆续开设了二厂和济南工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我希望通过自己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和窍门可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环境。”

从刚进工厂时的“徒弟”到如今的“师傅”,我们也可以看到林德这种“师带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我们都希望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会的教给新员工,特别是要提醒他们一定要细心,既要确保入库货物分毫不差,也要在驾驶叉车的时候格外小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谈到林德叉车,陈仁龙赞不绝口。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林德叉车在叉车行业中的地位很高,也是因为我们精益求精的制造工艺,不管是在产品操控性、舒适度还是便捷程度上,都是一流水平。”

特别是在安全性上,陈仁龙尤其觉得德国制造的严谨态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林德叉车采取了多项技术来保证驾驶员及仓库内的其他人员安全作业,如必须有人坐在座位上且系好安全带,车辆才能发动,各种提示灯和蜂鸣器也更好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除此之外,林德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严格规定也给陈仁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厂必须穿着规定的鞋子,戴安全帽,并严格遵守在人员活动区域行走的规定,与叉车的距离必须保持三米以上,这些规定不光避免了事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保障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疫情之下保生产 

自从新冠疫情出现以来,林德开始实行无接触配送,这使得陈仁龙的工作量有了一定的增长。

“原本司机是可以把货物送进厂区的,现在只能由我们自己从公司外部搬运进厂区,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保障了厂区工人们的身体健康。”

除了需要跑更远的距离去拉货,仓库管理工作的压力也加大了。由于各地疫情状况不同,经常会出现抢运的情况,这就使得半夜加班入库的现象会偶尔出现。

“但每次半夜加班加点,林德在物流方面的负责人都会身先士卒,带领员工进行车辆的协调,作为一线员工,我也深受感染,能够在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中工作,也使我的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

陈仁龙指出,林德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如果你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可以呼叫团队支援,所有的同事都会热心帮助你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目前,陈仁龙对自己在林德的工作环境十分满意,未来,他也会更加努力学习,自我提升,在更好地完成工作之余承担一些更加需要经验和智慧的工作。

“相信随着未来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以及自动化、数字化的继续普及,我将在林德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