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研发小型棉花采摘机器人
原创 2024-02-26 08:38 南山 来源:AGV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工程学教授 侯赛因·加拉卡尼 (Hussein Gharakhani)和一台机器人棉花收割机原型。
棉花是美国种植的最有价值的作物之一,每年的收成价值约为 70 亿美元。从弗吉尼亚州到加利福尼亚州的 17 个州都有棉花种植,几乎所有类型的服装、医疗用品和家居用品(如室内装饰)都使用棉花。
棉花生长在一个被称为棉铃的坚硬纤维壳内。种植后约 100 天,棉铃成熟并裂开,露出里面数以千计的蓬松白色纤维。每个棉铃内有 20 到 40 粒种子,种子上附有纤维,因此棉花的果实被称为籽棉。
在一些主要的棉花生产国,人工采摘棉花仍然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工人必须弯腰才能够到棉铃,手可能会被棉株上坚硬、干燥的部分弄伤。要采摘籽棉,他们必须抓住并扭转棉花,使其与棉铃分离,而不留下纤维。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美国棉农从手工劳动转向使用大型重型收割机。现在,该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有望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Gharakhani说:“我是一名工程师,拥有近 20 年的农业机械研究经验。我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在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与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和农业自主研究所的负责人亚历克斯-托马森(Alex Thomasson)合作,开发了一种机器人棉花收割机,它能在采摘棉花时减少对产品和棉花生长土壤的损害。”
为什么要使用机器人?
棉农出于经济、环境和农业方面的原因,希望有更好的收获方式。传统的机械收割机长达 14 英尺,重达 30 多吨。它们能在不损伤棉株的情况下有效地采摘棉花,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纤维暴露时间过长。棉花的棉铃并不是同时成熟的;田间第一个开放的棉铃可能要等长达 50 天才能采摘,直到周围更多的棉铃成熟。
另一个挑战是收割机在碾压时会压实土壤。这使得水和肥料更难渗透到植物根部。这些机器每台造价约 100 万美元,但每年只能使用两到三个月。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农民已经将其用于水果和蔬菜等其他作物。收割机器人使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检测作物何时可以采摘,并能在不损坏植物的情况下将其摘下。
对于棉花来说,机器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摘准备收获的棉铃。它能在棉铃开放时立即采摘籽棉,而不会让其暴露在风雨中,从而生产出质量更好的棉纤维。机器人以籽棉为目标,避免接触植株的其他部分。
有了机器人采摘,棉农就不需要在采摘前使用脱叶剂去除植株上的叶子,而这是目前普遍的做法。小巧灵活的机器人在土壤上移动时不会压缩土壤,因此有助于保持土壤健康。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苏州首个AGV智慧停车发布!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4月14日-4月19日)
- 美国工业车辆协会宣布第12届全国叉车安全日将于6月10日举行 聚焦操作员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
- Automate 2025 (北美自动化展)5 月 12 日在底特律开幕
- 秀出机器人产业硬实力!吴中亮相“中国第一展”!
- 物流机器人"小白"暖心上线,开启医药服务"加速度"
- 《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2025年20强自动送货机器人公司
- 央视点赞!京东物流智狼、地狼机器人助力激发消费活力
- 【智能制造】搬运工不好招?工人不愿意干?人工搬运碰撞多?……——看AGV如何一车解千愁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4月7日-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