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烟台萝卜采收用上机器人

转载 2024-05-29 15:02 烟台融媒 来源:烟台融媒

近日,位于莱阳市的全国首个出口蔬菜无人智慧农场,迎来全球首款白萝卜无人采收机器人。这也标志着,中国蔬菜无人化生产再提速。

上午10时,随着工作人员发出指令,白萝卜采收正式开始。

在采收机器人缓缓前行的同时,采收臂前端的扶缨器捋直萝卜缨,中间的夹拔带拔出萝卜,末端的切刀斩断萝卜缨。萝卜落入下方的传送带后,被传送至伴行的机器人运输车上。

短短20秒,一棵棵白萝卜就完成采收。

这台采收机器人原为传统的白萝卜收获机,经过智能化改造和提升后,蜕变为全球首款白萝卜无人采收机器人。

在一旁的空地里,蔬菜全程无人化平台、巡检机器人、植保机器人也开始自主作业,演示了从耕整地、播种到植保、采收的全程无人化操作,预演了未来农业的作业场景。

这些作业机器人由一套蔬菜无人农场管控系统互联互通,系统集成了自主路径规划、自动避障、多目标检测等多个算法模型,将以往的经验种植转变为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作业,实现了从“人种菜”到“数字种菜”的跨越。

“这些技术原本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我们经过几年的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露地蔬菜全程无人化生产,完成从0到1的突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吴华瑞说。

我国蔬菜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率在40%左右,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适龄劳动力锐减,“谁来种菜”已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露地蔬菜无人化生产技术的出现,提供了解决方案。比如,采收机器人无须机手操作,可24小时连续作业,采收破损率小于5%。

莱阳市伊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凯算了一笔账:仅白萝卜采收环节,就减少人工费550元/亩,相当于提高了一大截收益。

“以智能化代替人工,保障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更有信心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烟台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长李涛说“,希望通过技术的突破、生产的验证和规模化的推广来引领全国蔬菜‘数智化’生产。”国内首个出口蔬菜无人智慧农场位于莱阳市团旺镇,融合了农机农艺、栽培管理技术与农业机械智能协作,于3月10日开工建设。

“我头一回看到全程无人化蔬菜生产。这是我国蔬菜无人化生产的重要里程碑,将对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孙周平说。

来源丨烟台融媒记者丨苗春雷 郭晶

责编丨常帅 校对丨杨云阁  监制丨侯召溪

原创出品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