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 · 齐鲁壹点》专访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
转载 2025-02-24 10:40 迈尔微视 来源:迈尔微视本期正文
这个春节,“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的话题持续升温,杭州这座城市再次成为焦点。近日,《齐鲁晚报 · 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的中国人工智能小镇,采访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以下内容部分节选自专题报道《行业首创,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
一个大胆的决定
给机器人装上“眼睛”
走进迈尔微视办公区,记者遇到一个正在测试的机器人,当它靠近记者时,会自动避让。“因为它有一双眼睛,不仅能够检测障碍物,还能通过语义算法获得障碍物的具体信息。”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向记者解释道。
(迈尔微视总经理 郑卫军)
在谈及企业的创业历程时,总经理郑卫军向记者介绍:2016年,团队成立之初便决定将研发方向聚焦于机器人视觉感知。当时,市场上多数物流机器人的视觉能力较为薄弱,依赖外部标记导航,类似于“盲人走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后,2D激光雷达的出现“就像给盲人加了一根拐杖”。——要实现机器人自主灵活行走,还需要赋予其真正的“眼睛”,然而,当时3D视觉技术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从0到1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面临各种挑战。经过三年的技术打磨,2019年,首款搭载迈尔微视3D视觉避障相机的移动机器人推向市场,并获得了客户高度认可,这标志着迈尔微视正式切入“移动机器人3D视觉”这一赛道。
此后,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现在,迈尔微视的3D视觉+AI解决方案已经集成了视觉导航、视觉避障、视觉对接和视觉抓取等技术,并且批量应用于工业搬运机器人(AGV/AMR)、无人叉车、扫地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上。
记者通过一个屏幕看到了机器人“眼”中的世界:现实中的物体变为包含位置和空间信息的点,助力机器人进行精准的环境交互和自主决策。
谈及后期发展方向,总经理郑卫军告诉记者,伴随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机器人的“眼睛”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迈尔微视将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挖掘,并且探索商业、医疗、养老等场景应用。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科技赋能安全!合肥搬易通MiMA人上型三向堆垛车实现安全防护智能化!
- 油电对决引爆展馆,BIGJOE别格乔惊艳ProMat2025
- 卧龙电驱入股智元机器人,携手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
- 智造升级进行时 | 佳顺智能机器人重塑柔性产线物流生态
- 擎朗智能正式发布首款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
- 项目案例 | 科钛极简版CP15应用案例!
- 华睿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暨核心合作伙伴大会圆满举办 以创新为擎共绘工业智能新图景
- 临工智科亮相2025中国橡胶年会:精细化物流运维引领轮胎智造新标杆!
- 新品上线丨科聪手持智能交互终端,重新定义移动机器人人机交互新标准
- 库卡亮相 ProMAT 2025发布重载AMR明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