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 · 齐鲁壹点》专访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
转载 2025-02-24 10:40 迈尔微视 来源:迈尔微视本期正文
这个春节,“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的话题持续升温,杭州这座城市再次成为焦点。近日,《齐鲁晚报 · 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的中国人工智能小镇,采访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以下内容部分节选自专题报道《行业首创,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
一个大胆的决定
给机器人装上“眼睛”
走进迈尔微视办公区,记者遇到一个正在测试的机器人,当它靠近记者时,会自动避让。“因为它有一双眼睛,不仅能够检测障碍物,还能通过语义算法获得障碍物的具体信息。”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向记者解释道。
(迈尔微视总经理 郑卫军)
在谈及企业的创业历程时,总经理郑卫军向记者介绍:2016年,团队成立之初便决定将研发方向聚焦于机器人视觉感知。当时,市场上多数物流机器人的视觉能力较为薄弱,依赖外部标记导航,类似于“盲人走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后,2D激光雷达的出现“就像给盲人加了一根拐杖”。——要实现机器人自主灵活行走,还需要赋予其真正的“眼睛”,然而,当时3D视觉技术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从0到1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面临各种挑战。经过三年的技术打磨,2019年,首款搭载迈尔微视3D视觉避障相机的移动机器人推向市场,并获得了客户高度认可,这标志着迈尔微视正式切入“移动机器人3D视觉”这一赛道。
此后,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现在,迈尔微视的3D视觉+AI解决方案已经集成了视觉导航、视觉避障、视觉对接和视觉抓取等技术,并且批量应用于工业搬运机器人(AGV/AMR)、无人叉车、扫地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上。
记者通过一个屏幕看到了机器人“眼”中的世界:现实中的物体变为包含位置和空间信息的点,助力机器人进行精准的环境交互和自主决策。
谈及后期发展方向,总经理郑卫军告诉记者,伴随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机器人的“眼睛”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迈尔微视将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挖掘,并且探索商业、医疗、养老等场景应用。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探秘镭神智能3D SLAM无人叉车:激光雷达如何铸就全方位立体安全防护
- 《齐鲁晚报 · 齐鲁壹点》专访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
- 比亚迪:绿色动力引擎,引领智慧物流新征程
- 客户案例|卓一8.5m高位三向AGV叉车助力农化企业,构建窄巷道智能化物流!
- 林德叉车荣获京东工业“供应链卓越贡献奖”,双方携手推动工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
- 众仓机器人全系AGV叉车崭新升级 助力企业仓储智慧化转型
- 产品详解 | KMP 600P助力智慧物流变革
- “吨位巨擘,风雪无阻”:蚂蚁机器人室外重载AGV在风雪中展现硬核实力!
- AGILOX拓展产品家族,释放无限可能-LogiMAT, Stuttgart
- 新华社:上海首批邮政无人投递车“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