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叉车和移动机器人锂电企业Electrovaya募资2810万美元上市
转载 2025-11-14 08:45 Mulan 来源:AGV网
加拿大Electrovaya 公司近日宣布,顺利完成此前公布的普通股公开发行,并因投资者需求强劲实现超额认购,承销商同时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本次融资总募资规模约2810万美元,为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技术与产能扩张上的下一步布局提供了充足“弹药”。
Electrovaya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与制造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股票代码均为ELVA。公司定位于全球能源转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专注提供安全、寿命长且兼具高能量与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与系统,服务领域覆盖储能、电动交通以及其他专项应用。当前,Electrovaya在加拿大拥有两个运营基地,并在美国纽约州詹姆斯敦拥有一处占地约52英亩、厂房面积约13.5万平方英尺的制造基地,用于规划建设千兆瓦时级电池工厂。
根据官方披露,本次公开发行共计发售4,700,000股普通股,发行价格为每股5.20美元。与此同时,承销团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额外配售705,000股普通股,使本次交易最终募集的总毛收入在扣除承销费用及相关开支之前,达到约2810万美元。超额配售权被“吃净”,也从侧面印证了资本市场对Electrovaya业务模式与成长前景的认可。
在承销结构方面,美国Oppenheimer公司担任本次发行的独家簿记管理人,加拿大Raymond James公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H.C. Wainwright 以及Roth Capital Partners则以联席联合承销商身份参与其中。来自北美资本市场的多家投行共同组团,凸显出本次交易典型的“跨境融资”属性,也有助于Electrovaya进一步增强在北美机构投资者中的可见度。
就资金用途而言,Electrovaya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发行的净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三个方向:一是用于“能源即服务”业务模式的投资布局;二是加大下一代电池及隔膜技术的研发投入;三是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这意味着,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产能扩张外,公司希望在商业模式创新与底层技术迭代上同步发力,通过强化技术壁垒和服务能力,构建更具粘性的长期收入来源。
在资本市场与合规层面,本次发行采用了北美市场常见的货架式发行机制。Electrovaya基于2024年9月17日生效的基础架构招股说明书,在加拿大各省和地区提交了本次发行的最终增补文件,并作为此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F-10表格登记声明的一部分,在美国完成相应备案。整个发行在加拿大与美国之间,依托多边信息披露体系),实现了同步合规与跨境分销。
从业务布局看,Electrovaya近年来围绕高可靠性、长寿命电池系统持续投入,以应对工业车辆、电动商用车、固定式储能等工况下对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严苛要求。该公司旗下的Infinity电池技术平台以及面向高低压场景的电池系统、BESS集成方案等,正逐步覆盖从移动到固定、从车辆到工业设备的多元应用。此次增发完成后,在“能源即服务”与下一代电池技术上的加码,有望强化其在全球锂电产业链中的差异化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Electrovaya在公告中也照例对前瞻性声明进行了风险提示,强调关于募集资金用途、业务发展方向等判断,均基于当前经营计划和市场假设,实际结果可能受到市场环境、技术路线演进及法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同时提醒潜在投资者,应结合基础招股说明书及增补文件中的“风险因素”章节,全面评估相关不确定性。
从行业视角看,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气化浪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兼具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的锂电企业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次加拿大Electrovaya顺利完成超额认购的公开增发,不仅为其在储能、电动交通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撑,也进一步展示了一级和二级市场对高可靠性锂电解决方案的持续需求。如何在新资本的加持下,加快从技术平台走向规模化商业落地,将成为Electrovaya未来发展路径中最受关注的一环。
中叉网观察:
从Electrovaya本次成功增发可以看出,锂电正逐步成为北美物料搬运设备(叉车和移动机器人)的主流动力选项,资本市场对“长寿命、高安全、可持续”的动力电池资产高度青睐。无论是仓储叉车、电动牵引车,还是更大规模的储能系统,谁能在锂电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上形成可验证的优势,谁就更容易获得客户订单和金融资源的双重加持。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通过关税、补贴门槛和本地化要求等手段,抬高来自中国的锂电产品与技术进入门槛,一方面引导产业链向本土和“友岸”集中,另一方面弱化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和材料环节形成的成本与规模优势。对中国相关企业而言,单纯依赖价格优势“出口锂电”时代正在变化:一是要更加重视关键材料、体系路线和安全技术的持续投入,真正用技术和品牌参与全球竞争;二是要提前评估北美政策与合规风险,通过多元市场布局、本地化合作或投资等方式降低单一区域不确定性;三是要警惕在关税与技术限制逐步收紧的环境下,简单复制旧有贸易模式的风险,尽快从“卖电池”转向“卖方案、卖服务、卖能力”,以更高的附加值来对冲政策波动带来的冲击。
相关资讯
更多- 天选生态合作 I 天创机器人与天翼物联达成战略合作 共创智慧运维新时代
- 一「眼」锁定,效率拉满!大视野、大景深,ID3060RM一步到位
- ISSA北美展直击 | 擎朗清洁机器人C55北美首秀,全场景机器人引爆关注!
- 2025华睿科技机器视觉生态伙伴大会上海站圆满举行
- 同舟共济五载,携手共铸辉煌 | 一位三一叉车创始经销商的心声
- 11月29日合肥搬易通南京营销服务中心即将耀启金陵城,MiMA诚邀共启新篇!
- 李飞飞:目前人工智能还在玩文字和图片的“二维游戏”,其无穷的未来在“空间智能”!
- 日本富士软件推出MixFlit统合控制平台
- 宽度仅260mm,Preferred推出应对狭窄通道搬运难题的自主搬运机器人
- 湃特纳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布局全球建筑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