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青岛这家企业生产的机器人成为富士康“智能工厂”的标配!

转载 2017-07-01 08:41 青岛创客 来源:青岛创客


富士康智能工厂采用的协同机器人

  产品成为富士康打造“黑灯工厂”的标配,成功融入中车集团智能制造系统中……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申作军创立,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成立4年来,已成功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无轨迹导航物流机器人系列产品。

  海通将他们的机器人称作iAGV,比传统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多一个“i”,这个“i”(intelligent)指的是智能化。“如果说AGV小车设备是本体,那么智能调度系统就是它的‘大脑’。无论是AGV本体的导航系统、控制技术,还是上层的智能调度系统,都是我们自主研发,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总经理陈立钢说。

  经历了研发的漫漫长夜,作为一家企业,如今的海通终于看到了扭亏为盈的曙光。

  成为唯一一家满足富士康技术需求的企业

  在海通,记者看到了正在工作的协同机器人。在旧刀具需要更换前,云端系统将指令发送给刀具库和调度系统,刀具库备好新刀具,调度系统通过智能优化算法,选择合适的机器人,规划最优路径,自动取刀,前往设备,在通过机械手取下旧刀,换上新刀……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


协同机器人工作场景

  “这个协同机器人是公司2016年自主研发成功的一款产品,它的创新性在于,在惯性导航AGV车体上加装了机械手,通过柔性更强的惯性导航移动技术和精确度更高的视觉系统,能够完成物料的识别、抓取、分拣、运输、替换等多种功能。”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钢介绍。

  如今,这个机器人已成为富士康打造“黑灯工厂”的标配。黑灯工厂,因其无需人工操作,可以关灯运行而得名,是智慧工厂的代名词。

  2015年8月,富士康积极推进基于“工业4.0”的黑灯工厂计划,需要一款能代替人工实现刀具自动配送和抓取功能的产品,第一轮技术标的评选,海通成为我国所有参标企业中唯一一家能够满足技术要求的企业,协同机器人应运而生。截至目前,海通已有200余台协同机器人和AGV机器人被用于富士康智能工厂。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曾公开表示:富士康已经有多个工厂可以实现关灯生产,如果说传统的自动化是人和机器作为控制的界面,现在则是物跟物、机器跟机器自己联网的界面。而协同机器人,就是制造流程中产生互联的关键一环。

  惯性导航技术在国内工业领域首屈一指


用于小型仓储物流的智能分拣机器人

  惯性导航作为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最早应用于军工领域,例如导弹的精确制导技术,除了采用GPS或北斗定位,还要依赖惯性导航技术。目前惯性导航技术已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

  但是在工业领域,要求机器人定位精度达到10毫米,这对惯性导航机器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公司创始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申作军博士,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也是国际知名工业工程优化及分布式算法的专家。公司自2013年注册成立开始,就着手主攻惯性导航技术,研发团队历时一年多,终于成功研发出惯性导航iAGV,这一产品技术在国内至今仍是首屈一指。

  据陈立钢介绍,惯性导航以高精度陀螺仪和编码器相结合作为导航设备,以车载电子地图作为定位和路径规划方式,不受声、光、电等因素影响,即使是复杂、恶劣的环境,同样可以稳定可靠地运行。

  多种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无人工厂场景

  在海通的调试车间,你可以看到沿着二维码行进的惯导视觉混合导航iAGV,比卡丘造型的惯性导航iAGV,还有身形巨大的激光导航iAGV……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海通开发了磁导航、惯性导航、激光导航、惯导视觉混合导航全系列产品。


多机协同智能调度

  据陈立钢介绍,磁导航产品通过在地上铺设磁条循迹导航,是最初级的产品,成本较低;激光导航则是通过激光反射贴进行导航,精度最高,但这两种产品因为需要铺设磁条和反射贴,对作业环境的要求较高。

  惯导视觉混合导航iAGV,是海通为中车集团南京公司最新研发成功的一款产品,目前刚刚进入试用阶段。因为应用现场环境复杂,客户在规划开始时就将应用模式锁定在“无轨迹导航”上。

  仓库的环境较整洁,可以使用视觉导航识别二维码,快速精准;同时客户需要机器人往返于仓库和车间,车间的环境相对复杂,二维码容易污损,这时就需要惯性导航发挥作用了。集两种导航模式于一身,海通为中车集团量身打造的这款混合导航iAGV,根据不同的环境,可以在惯性导航和视觉导航之间自由切换,同时满足了客户对精确度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


惯性导航iAGV

  用iAGV撑起货架,送往目标地点,海通的iAGV目前主要运用于制造业物流和仓储物流。公司客户既有中车集团、京东方、富士康等制造企业,也包括大润发这类需要智能仓储的企业。

  不过,替代搬运工,这是海通iAGV产品追求的最低层次的功能。陈立钢认为,“一个理想的无人工厂,应该是由AGV组成的智能物流系统作为智能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智能制造系统当中。”

  当系统发出任务指令,通过上层智能调度系统的算法运算,选择最合适的AGV小车,动态规划选择最优路径,在行进过程中,与AGV小车进行实时通讯交互信息,动态避让,合理规划各AGV的运行避让,避免产生拥塞……

  由iAGV组成的柔性装配系统可以取代传统生产线,每一个iAGV都是一个移动工作站,且具备智能调派、动态路径规划、自动拥塞避让等功能,“通过研究客户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将产品融入数字化工厂和柔性化制造系统中,实现效率最大化。”陈立钢说,这才是海通的目标。

  创业第四年终于实现的赢利

  截止到今年5月,海通不到半年的营收达到一千多万元,陈立钢说,这一年他们终于迎来了“井喷”。因为在此前的三年中,他们一直是投入大于产出,2016年,海通的营收仅有400多万,但研发投入却高达千万元。除了公司股东投入的自有资金,海通在2015年获得公司首轮2000万元的融资,然而,这些对海通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这或许是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困局,研发的过程,以及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资金压力大,造血能力不足,那段时间是最煎熬的。”陈立钢坦言。


总经理陈立钢(左一)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

  因为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海通的每一个产品,在面世之前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沟通、研发、调试过程,这个过程有时甚至长达一年。“我们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里改一下’。”陈立钢笑称,有时客户在最初沟通时并没有真正明确自己想达到的效果,却在研发过程中或研发完成后提出优化调整,甚至改变需求,客户眼里的每一次“小调整”,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规避这种“从头再来”的风险,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海通也在探索一些新模式。比如将产品功能模块化,客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在基本的产品平台上,搭载不同的功能模块。

  今年开始,海通在重视研发的同时,也将加紧市场开拓的步伐。选择优质客户,建立紧密联系,参与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变革中,从供应商变为企业的一份子。海通与战略合作伙伴中车集团的关系就是如此。随着工业4.0浪潮的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或将为海通带来更多“入市”的机遇。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