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对话商业评论 | 海康威视:创新从何而来

转载 2017-08-08 13:36 王苏娜 来源:海康威视
杭州海康机器人(HikRobot)技术有限公司

  这是一次困难的采访。

  我没能挖出更多关于海康威视的故事,不甘心地进行了补充采访。采访中,我不断暗示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多举些例子,多讲点故事,可除了一番逻辑自洽的解释之外,他肯定地答复:“海康没有故事。真的没有。”

  “没有故事”的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股民心中是一个传奇。

  作为A股出色的科技成长股之一,海康的市值超过2,700亿元。2016年年营收320亿元,拿下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净利润74.2亿元,远远超出同行业第二名。

  根据美国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的研究报告,海康威视已六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之首;自2015年起,海外市场份额(不含中国)超过瑞典老牌视频监控企业安讯士,跃居行业第一。

  2001年底,当胡扬忠带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2所的27位员工踏上企业化运作的探索之路时,并未料及今天的成就。这支以工程师为主的队伍,在国企体制下,从视频压缩板卡的研发开始,抓住了“9·11”事件引发的全社会对公共安全的关注,切入视频监控领域。

  在这个主业上站稳脚跟之后,凭借多年积累的视频技术,逐渐布局了互联网视频(萤石)、工业机器人、行业无人机、汽车电子等更多领域。

  根据海康威视2016年财报,包括互联网视频(萤石)、机器人、汽车电子、红外传感、智慧存储等在内的创新业务,总共为海康创造了6.48亿元营收,是去年同期的191.83%。

  尽管在超过300亿元的总营收面前,这一数字不值一提,但其增长量已经预示了未来可能的爆发。

  这些创新业务,海康总是提早5~10年开始布局。

  当年刚做摄像机的时候,没人做ISP(Image Signal Process,摄像机专用图像处理技术),海康威视选择了这块‘硬骨头’去啃。2006年开始组建智能算法团队,做VCA(视频内容分析),到现在已经做了10年⋯⋯

  海康威视似乎很善于在未来还不明朗时就播下种子,然后耐心地熬过长久的孕育期,厚积薄发。

  这是怎样一种创新能力?这是怎样一个创新组织?我很好奇。

  不唯创新谈创新,顺势而为

  面对我的问题,总经理胡扬忠第一次给了我闭门羹:“我不谈创新,我也反对大家谈创新。最好还是平和一点。”

  在胡扬忠看来,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希望走捷径,喜欢短平快,喜欢看地表的枝繁叶茂和硕果累累。可是,就像一棵树,不给它浇水、施肥,不给它时间,树根怎么往下扎?树冠又如何能长大?这也是他反对单纯提创新的原因。

  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势而为。

  那么,趋势如何预测?胡扬忠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准确预测趋势,但事物发展总是有规律的。

  “跟春夏秋冬一样,产业也是有规律的。产业有生命周期曲线,一波一波去走的时候,你要在这一波看到下一波的趋势。但是,”胡扬忠承认,“把握住具体的时机很难。因此,只能提前布局。”

  准备的原则也很简单,就是企业经营者都知道的“波士顿矩阵”,胡扬忠把它翻译成了通俗的语言:吃着碗里的,煮着锅里的,种着地里的。

  除了明星业务和现金牛业务,公司必须培植问题业务,“不做问题业务就是问题”,胡扬忠点出。“就好像猎豹,”胡扬忠又用了一个比喻,“猎豹捕食猎物的时候,一定不惊动它的目标。它不声不响,匍匐前进,一旦需要发力,那个爆发是很迅猛的。所以,企业要做很多准备,慢慢贴近业务。”

  用户需求是创新之源

  那么,要如何才能察得先机?胡扬忠简短地回答:客户需求

  为了洞察客户需求,海康威视不断地贴近客户。

  · 自建销售网络 从2004年开始搭建销售营销体系,海康威视是行业里第一家自建销售网络的公司。安防行业项目市场产业链比较长,从厂家到总代、区域分销商,再到集成商、工程商、安装商,最后才到用户。

  海康选择自己做区域代理,在全国建立分销网络,设立分公司,分公司的销售、物流、仓库、交付、人事任免权和财务管理等全部与总公司打通。

  · 行业细分,区域下沉 2009、2010年,海康从单纯地卖硬件产品,开始向解决方案拓展,因此从只接触工程商、集成商,开始走向最终用户。

  为了更贴近最终用户,海康开始行业细分,区域下沉。从2010年起,海康针对用户的不同行业,陆续组建了公安、司法、金融、文教卫等七大事业部,每一个事业部下面又细分为十来个子行业,面向各个细分行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在分公司的基础上,又拓展出地市级办事处,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快速响应市场

  越来越贴近用户和市场,越来越细分的行业和场景研究,让海康威视的产品更能精准地瞄准用户需求。

  在海康威视的公司展厅里,我看到了可透雾的监控设备,在弱可见光下也能看得清的“黑光”摄像机,能用于火点检测并报警的热成像摄像机,能够实现收货、搬运、分拣、入库等仓储作业的物流机器人⋯⋯各种稀奇古怪的产品都瞄准了某些用户的痛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海康具有极强的基础研发能力——每年销售额的7%~8%均投入研发,但这些产品并非唯技术至上,所有的技术听命于用户需求。

  比如在海外市场推出的IP(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海康创造了一个easy IP的概念,让大批十几人甚至几人规模的小公司,能够在一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以非常简单的方式部署网络摄像机。

  而以往做IP业务,以安讯士为代表的解决方案,一来价格高,二来技术门槛高,要用专业软件、复杂的IT技术和专业服务器,小公司根本负担不起。

  海康威视则开发了一种前端+后端的组合方案,在后端直接用一个设备把前端的摄像头集成在一起,简化了整个安装部署和调试的复杂度,能够迅速为有需求的小公司导入IP系统。利用plug and play的口号,easy IP迅速在欧美市场得到普及,为拓展海外市场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局面。

  海康威视提供了一个技术型企业制胜市场的典型范例。它不谈创新,却能屡屡察得先机,提早5年甚至10年为未来的产业趋势做技术储备;同时,强大的技术能力并没有让这些工程师恃才自傲,而是越来越贴近市场,像猎豹一样感知市场的变化,让技术快速适应市场。

  德鲁克曾说:创新型组织知道‘创新’的意义。它们知道创新并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它们知道创新并不是发生于组织内部的东西,而是外部的改变。

  创新的衡量,要看它对环境冲击的程度为何。因此,一个企业的创新,必须永远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也许会产生‘技术上的奇迹’,其结果终将令人失望。

  当然,像所有公司策略一样,创新策略最终也需回到德鲁克的经典三问:你的业务是什么?你的业务将是什么?你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对此,胡扬忠从未迷失过:视频技术是海康威视的根,所有的枝叶都由此而出。你看,如今赶上风口的互联网视频、机器人、无人机等创新业务都根植于视频技术,以及背后的视频内容分析,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却是海康长期布局、道法自然的结果。

  由此,我也更懂得了胡扬忠“不谈创新”的深意。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