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国自廊道挂轨巡检机器人亮相湖北“最智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转载 2018-07-12 14:34 国自 来源:国自华中地区首个引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健康预警”系统,国内首个成规模使用机器人巡检、高灵敏度地下管廊激光传感器气体检测...... 7月7日,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创新与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推介观摩会”现场,黄石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这个“最智能”城市地下管廊,展示了一系列“尖板眼”技术,国自廊道挂轨巡检机器人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智能巡检机器人悬挂在固定轨道行驶,能够轻松应对40度爬坡,最小转弯半径2米,适应大坡道起伏、多弯道的管廊环境,到达廊内任何一个角落,还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项目施工方、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业设备安装分公司总工程师李永峰介绍说,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管廊内部人员入侵与行为识别、多种气体浓度实时监测与分析,环境监测、管线探伤检测、管廊舱体检测等,通过无线网络传回控制中心。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管廊全线将有17个巡检机器人正式“上岗”。
在控制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管廊内故障显示、维修进度、巡检作业人员定位等一目了然。据介绍,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廊内部故障、安全隐患,实现日常值守、隐患监测、巡检维护和检修进度的“透明化”管理。
黄石市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PPP工程设计全长34公里多,总投资16亿余元,是湖北省第一批PPP工程示范项目和国家发改委第一批PPP工程推荐项目,项目入廊管线包含雨水、污水、给排水、燃气、供电、供热、广播电视、通讯等8类,集成化程度高,运维管理难度大。
为实现智能管理,避免安全事故,该项目引进华中地区首个管廊自动化结构安全监测系统,采用信息化、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来实现对管廊工程结构物沉降、倾斜、震动的在线可视化实时监测。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传输与管理,准确掌握其所辖范围结构体的实时健康状况。
截至目前,围绕黄石奥体中心打造的8.79公里运营示范段率先投入运营,已完成8类管线入廊,累计入廊管线21.24公里。2018年10月8日湖北省运动会开幕式前,项目将正式投入运营。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原本杂乱无章的各类管线都“住”在同一空间里,这条城市“生命线”打通的是城市地下脉络。
不仅在湖北,国自智能廊道巡检机器人目前已在河北、广东、江苏、湖南、浙江等多个省市市政管廊中应用,全国首台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垂直升降巡检机器人、全国首个地下综合管廊综合仓服务挂轨巡检机器人……一个个示范项目的落地,体现了国自机器人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的服务意识。
国自,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标杆企业,我们始终致力于将移动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各行业,为人类的智能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 文字、图片转自中工网,有部分修改
本项目应用了国自全新一代挂轨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采用了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总重量不超过15kg,体积仅为前代产品的50%,可轻松实现90度垂直爬坡,适应大坡道起伏、多弯道的管廊环境。
机器人能够通过管廊沿线轨道,到达廊内任何一个角落,有效检测和识别管廊内设备故障,通过无线网络传回控制中心,实时报警。它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有效进行管廊内部人员入侵与行为识别、多种气体浓度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环境监测、管线探伤检测、管廊舱体检测等功能,是未来智慧管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马士基与 Verity 合作在仓库库存管理中试行无人机 RFID 技术
- 追求更高效的物流追踪:Unitwi的全新突破
- 科钛 | AGV机器人技术点亮智造未来
- 客户案例|卓一VNA窄巷道叉车+1.65m巷道为五金行业高效密集存储赋能!
- 临工智科即将亮相全球物流技术大会,共探物流仓储新质发展
- 3倍提效!新加坡INNEOVA携手Infolog与海康机器人重塑仓储格局
- 浙江电视台专访威迈尔:全球首款纯视觉人形机器人亮相!未来每人配一台?
- 浙江省副省长卢山莅临迦智科技调研指导
- 探秘镭神智能3D SLAM无人叉车:激光雷达如何铸就全方位立体安全防护
- 《齐鲁晚报 · 齐鲁壹点》专访迈尔微视总经理郑卫军: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