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工人只能“喝西北风”了?
转载 2019-04-02 09:23 大话企业 来源:大话企业对东莞比较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东莞的制造业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厉害的。其产业体系非常完备,实力雄厚,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企业前来投资和进驻,其中不乏杜邦、雀巢、飞利浦、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堪称“世界工厂”。
近些年来,东莞的制造业也不断与时俱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2015年,东莞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展开“机器换人”革命,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设备的制造商有数十家,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企业群。再加上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其中主要是人力成本的增加,使得东莞的“机器换人”进展比其他地区要快一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新的优势。
虽然“机器换人”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那些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来说,就是非常残酷的了。那么,这些工人该怎么办呢?
其实,任何工业革命都会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在蒸汽时代,蒸汽机取代动物动力。到电力时代,能源供应模式被改变,给之前的产业工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世界工厂”东莞,将工人换成机器人,类似于以前的产业革命,对工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工人依然有很多出路可以选择。
首先,这些工厂并没有完全迁移到国外,有一些仍在中国,只是不在东莞。而许多工人的家乡也不在东莞,跟随企业内迁或者去别的城市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这些取代人工的机器,也意味着新的巨大的产业工人需求。如机器的创意、设计、制造、维修、保养等,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工人,这就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这些都是复杂的劳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如果想要不被淘汰,原来的工人们也应该多多学习,保持危机感,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成功把握住。
再次,“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将工人完全替换。由于核心技术尚未达标,更换机器人并不是那么顺利的。目前,“机器换人”仍是一种趋势,并不是所有企业必须要做到的。因为,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要实现成熟的“机器换人”还有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制造业工人也不用太担心失去饭碗的问题。在这里,小编推荐一本介绍制造业产业变革的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哟。
对于“机器换人”这一趋势,各位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踊跃留言讨论哦。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WAIC强化学习新范式探索之夜 | 强化学习与大模型融合,是智能体进化的 “黄金法则”,还是误入复杂迷宫的 “冒险尝试”?
- 德媒《it-zoom》:人形机器人即将取得突破
- 认知机器人会成为工业流程的未来吗?
- 叉车车队的人工智能驾驶安全追踪系统在英国问世
- 欧洲首个 CE 合规无人驾驶物流车辆迈入工业部署
- 展商直击 | WAIC 2025圆满收官,上海码极客实力呈现多模态世界模型与空间智能技术成果!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客户案例|从分散式地堆到13米高位密集存储,卓一人上行三向叉车赋能调味品行业
- “五羊” 机器人组团出道,等你来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