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标仓”?在国内现在是什么情况?
转载 2019-11-23 09:32 海格里斯 来源:海格里斯所谓高标仓,即指“高标准仓储物流设备”,由于其硬件设备水平、建设标准更高,与传统仓存在显著差异。
简单而言,高标仓面积更大、仓库更高、仓库手续齐全、消防系统完备、配套设施齐全、具备承载自动化设施运作条件。
由于中国现代化仓储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仓储设施都是在90年代以前建设,仓库类型以传统仓为主,占总面积80%以上,占货运吞吐量的90%以上,因此,高标仓目前在国内占比低,供给紧缺,而另一方面,电商份额的扩张与零售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带来了对高标仓的强烈需求,高标仓在国内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状态。
供给关系上的缺口带来了发展动力,众多巨头在投资建设高标仓上持续加码。
在实际的运营建设过程中,打造一个高标仓却并非易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投建高标仓有着极高的壁垒和门槛,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源能力和现金流,高标仓是物流仓储行业未来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而能够参与到其中的只有真正的“大玩家”。
传统仓很难支撑起自动化设施,一方面是面积不足,另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配套,例如出库配送需要的装卸货月台、自动升降平台等。
高标仓是实现物流仓储自动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近年来,中国用于建设高标仓的工矿仓储用地供应量逐年减少,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供应量下降明显,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历年发布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规划》,北京市工矿仓储用地在2013年总量为900公顷,2014年减半至450公顷,2016年减至100公顷,2017年仅为90公顷。
拿地难题成为了制约高标仓快速扩张的最关键因素。
由于北上广深及省会城市工业仓储用地出让面积逐年减少,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且目前深圳、上海等地已开始实施弹性用地年限,这些都导致了成本的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拿地能力成为了衡量一个高标仓开发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房地产开发商在这方面具备优势。
从地方政府直接获取土地的难度较大,收购改造成为了高标仓开发企业的另一条路径,但同样面临种种难题,据介绍,国内传统仓的主要拥有者是一些传统国营企业、建材公司、农业公司等,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变更仓库土地性质来获取高额的土地增值,因而高标仓的开发企业在收购过程中经常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另一方面,能够符合高标仓改造标准的传统仓并不多,即使符合基本改造要求,由于传统仓在建筑结构、设施配套上的不足,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耗费大量时间来完成改造。
由于高标仓资源的稀缺,招商难度极低,租约签订时间较长,资金回笼较快,因此,高标仓的开发服务商主要以极力降低开发成本、开发高潜力区位项目的方式拓展盈利空间。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1+1>2!合力叉车 & 中天石化携手共建联合实验室,专攻油品通关密码!
- 上市即扩产!极智嘉仓储物流机器人二期项目正式签约
- 新质赋能 花都样本 | 蓝海机器人:广州市“未来独角兽”
- 相约澳洲|探索牧星,尽在CeMat Australia D22展位!
- 解析寻迹智行3D SLAM无人叉车的"智慧"从何而来?(本文纯干货)
- 智科技 创未来 | 杭叉美国智能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 合肥搬易通MiMA电动叉车夏季高温保养指南:专业防护,高效运行!
- 新品发布 | 仓储物流 太重再添一位智慧型选手
- 赛特智能携手深能环保:100台无人清扫车共筑智慧环卫新生态
- 无人车“跑进”零食店,菜鸟实现仓库到货架“小时级”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