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客户案例分享|浙江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

转载 2020-11-20 17:26 松灵机器人 来源:松灵机器人
松灵机器人(东莞)有限公司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结构简单的塑料大棚,因其外形为拱形,故称之为“小拱棚”。后来,由于“小拱棚”的抗雪能力较差,经过改良后的大棚变成了“方形棚”,并广泛应用于北方地区。80年代,大棚生产技术向南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国大棚的面积已基本稳定在10多万亩。

应用在大棚的技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化。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室温控制系统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90年代,以色列科学家利用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实现了自动施肥和浇水。

我国大棚种植技术虽起步较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温室控制设备,吸收了大量发达国家的先进控制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内科学家对智能大棚的深入研究,以及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一些地区的智能大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甚至赶超欧美、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来自浙江省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的案例,看它是如何在时隔千年摇身变为互联网之都的同时,运用机器人、5G、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带来的高科技,让传统农业插上智慧之翼,实现智慧农业、种植、销售方式的翻天覆地变化。

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位于浙江省乌镇镇谭家湾遗址,是凤岐茶社(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在全国三省一市布局了十三家线下茶社)与乌镇镇政府联合打造的。它是“凤岐模式”云上农业的重要支撑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数字农业最新演进形态的载体。项目占地面积约700亩,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

简单地说,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运用,将各类农业场景中农业各关键要素全面上云,实现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为农业领域的各种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提供基础支撑服务;通过凤岐云上农业大脑,为上云的各涉农主体提供跨区域综合赋能服务。

网络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农业试验场就安装了这样的设备,5G数据桅杆+北斗授时定位系统让来自不同仪器(高精度土壤和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穿梭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不同时间(白天、晚上等)、不同地域(室内、室外)的数据变得不再混乱并实时回传至农业大脑平台显示在云棚系统数据方舱的大屏幕上,云棚作业人员可根据试验场内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专家、销售、市场等各类农业数据,提供精准作业决策信息,达到精准种植,合理灌溉,农业溯源的目的。

在一拢拢的番茄中间,有一个黑色的机器人,“背着”蓝色的框在田间移动。“这是我们的“熊猫”穿梭机器人,可以帮忙采摘和运输。”工作人员介绍,有了这些机器人,可以节省很多人力。

“熊猫”穿梭机器人采用了松灵TRACER室内高速移动底盘,上端加装了激光雷达、远程控制地面站、顶升装置等功能模块,它能够代替人工实现在云棚内的物品搬运,具有强大的自主避障、自主导航、自动驾驶等功能。

而在大棚外的金灿灿的稻田边,还有巡检机器人在工作,它可对病害、虫害、草害以及生物生长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利用5G网络进行高清视频回传,工作人员在可视化监控与管理界面进行精准操控作业,实现智能种植,智能防虫,智能除草,让实现大面积农业生态种植成为可能。

巡检机器人采用了松灵SCOUT2.0全能型机器人底盘,上端加载了云台、摄像头、5G路由器等功能模块,结合SCOUT2.0四轮差速自转、全新散热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可以轻松驾驭复杂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装,还可用于消防、消杀、排爆、抓取等不同作业场景中。

戳这里👉看看SCOUT 2.0全能型移动底盘为什么这么牛!!!

除了穿梭机器人、巡逻机器人,农业试验场的顶端还部署了两台空中轨道机器人,用来识别病变植物及远程诊断,并实时传输给云端的大脑。室外农田还配备了基于5G网络的植保无人机,实现时延在20ms以内的精准、高效、实时的消杀。

风景秀美的乌镇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智慧农业、云上农业逐渐变成现实。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是中国农业智慧化、科技化、自动化的小小缩影。未来,松灵机器人将持续深耕智慧农业领域,积极探索我国现代农业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并结合自身强大的创新优势和技术优势,提供性能更加优越、性价比更高的机器人底盘及解决方案,助力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