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快”,物流进化图谱大赏!
转载 2021-04-14 17:13 旷视 来源: 旷视3月三星堆再次出土引起考古界的震动,翻开了 3000 年的历史,一条古蜀的通商路线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货物流转的便捷是现代人的特权吗?
物流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现在我们所说的“物流”在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引进中国,在此之前的“物流”是什么样的?
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较为完善的驿站制度, “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就是当时的物流标准。驿使图画像砖作为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它静静地诉说着魏晋时期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
驿站是人、马、货的中转机构,是实现仓储、分拣的雏形,而运输环节,除了步递马递以外,依托运河而繁荣的漕运,业务广泛的镖局等等,都构成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物流”体系。
图:驿使图画像砖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了一条横贯亚洲,联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这是古代世界最长的商路和物流大干道。商人、使者骑着马和骆驼,在这约七千多公里的道路上跋涉。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东西方物品和文明的交流,亦形成了集拣选、运输、存储和搬运等于一体的“跨境”物流活动。唐朝时以陆路为主的丝绸之路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杜甫“驼马由来拥国门”是诗人眼中的丝绸之路盛况。
驼铃叮咚的驿道早已湮灭在岁月流沙之下,然而“丝绸之路”的意义仍在熠熠生辉
但是古代的物品组织、管理、仓储、运输、运筹等环节皆由人工完成,货物流通无法实现高效的同时,更无法实现保鲜,在丝绸之路上商队靠着干燥的气候延长货物寿命,对于其他地区的物流来说挑战更显而易见。
盛唐晚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晚唐诗人杜牧对于统治者为私欲劳民伤财的揭露,当时对于“荔枝”的运输还是兴师动众的大工程,驿马只有日行五百里,才能保持荔枝到长安时依旧鲜美。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
如果说古代对于物流最大的挑战是货物的保存、保鲜,那么经历了工业革命后的近代,有了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速度成为物流行业必争之地。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浪漫的诗歌背后,也体现着那时的交通速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物流发展环境取得突破性进展,大规模的、普遍的现代物流的建设在全国迅速普及。民营物流也开始快速发展,利用不断提速的现代交通工具,将距离和时间压缩,不断刷新货物送达的速度。
然而,运输速度越来越快,仓库越来越多,物流的其他环节,例如分拣、拣选、存储等环节却发展较为缓慢,难以满足后续之需。
AI 帮忙,从起跑线就更“快”
进入智慧物流新时代,人们对“快”的追求不曾改变,却对实现“快”的方式有了新的理解。人们的购物习惯也从人的“流动”为主变成“货物的流动”,电商快速发展使人们享受足不出户就可买遍全世界的快乐。在巨大的需求推动,当前端交通运输工具的提速减缓,当货物的数量越来越多,仓储方式亟需得到改善。
图:旷视全系列智能物流装备
业务需求日趋复杂,柔性、离散的物流子系统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大量应用于物流行业,传统物流技术已无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旷视进入供应链物联网以后,在物流场景不断精耕,通过 AI 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协同各种类型的设备,从仓储“源头”赋能,建立与业务紧密结合的物流系统,实现智慧化发展
借助先进的 AI 技术,旷视自主研发的供应链 AIoT 操作系统为物流场景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在旷视智慧物流操作系统“河图”,自研的包括 AMR 机器人、 SLAM 导航智能无人叉车、人工智能堆垛机等多款智慧物流硬件的助力下,企业在仓储阶段就实现高效运作,从而提高物流全链路的效率水平,“快”在起跑线。
从驿站制度到智慧物流,
从兴师动众到朝发夕至,
未来的智慧物流又会有怎样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