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企业联合研发,国产全自主复合机器人在京亮相
转载 2024-01-09 09:51 北京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价格昂贵、使用门槛高、“上手”周期长、核心部件依赖进口……过去,机器人在众多产业落地时存在诸多“痛点”。12月22日,由11家国内企业联合研发的全自主复合机器人在京亮相,攻破了过去机器人操作系统难互通、复合机器人成本过高等难题,加速国产机器人批量化落地。
在食品生产车间里,多个机器人穿梭其中,对生产设备进行消杀;在列车轨道沿线,机器人可以对车轮异常、螺栓缺失等异常情况进行智能识别并触发警报;在难以安装传统充电桩的停车场,机器人自动移动到停车位,并精准进行充电枪插拔为车辆充电……这些截然不同的工作场景,竟然靠同一台机器人就能全部实现。22日,记者在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见到了这台全身亮黄、半人高、移动底盘上搭载着机械臂的复合机器人“遨游300”。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武凯说,相比于原来由单一种类的机器人各自完成某一环节任务,将多种机器人能力结合的复合机器人,正成为企业和市场追逐的热门。
“遨游300”能在智慧工厂与自动化车间、机房数据管理、电力巡检、仓储分拣、自动化货仓等场景中游刃有余,满足众多行业的需求。
之所以能够成为“多面手”,与这台机器人独特的身世有关——它由遨博智能、极智嘉、梅卡曼德、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11家国内企业与高校联合研发,其中4家参与方为北京科技企业。
这些来自机器人各细分领域的佼佼者,纷纷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倾注其中:遨博智能的机械臂及一体化控制系统为机器人提供“手”、“脑”;梅卡曼德的结构光3D相机视觉感知系统给了机器人“眼”;机科公司的高精度全向移动底盘则是机器人的“脚”。
“以前机器人的每个部件之间操作系统互不相通,如果你买一台机器人,还得分别配上懂自主导航、懂机械臂、懂机器视觉的三个工程师‘伺候’它,养人的成本比机器人还贵,那何谈降本增效呢?”“遨游300”参与方之一、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蒙洋说。“遨游300”就实现了一体化操作系统,实现了各部件的统一控制,当企业主将机器人请进工厂后,就能更为快速、“傻瓜式”地让机器人大显身手。
过去,核心控制芯片、伺服电机、减速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有不少都依赖进口。如今,集合了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后,“遨游300”已经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全自主。“其实这些核心部件国内企业过去并非做不出来,而是在与国际同行的成熟产品竞争时挑战巨大。”蒙洋说,通过创新联合体的方式进行联合研发,国内企业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将各自最擅长的技术“掐尖儿”,共同形成性能、价格等方面都更具市场竞争优势的机器人产品。
记者了解到,由于实现了核心技术全自主,“遨游300”的标准版设备将复合机器人从过去50万到200万元不等的高价拉至15万到20万元,有望加速国产机器人的大规模落地应用。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玩转PiPER|挥手,用手势“隔空操控”机械臂
- “小黄人” 凭啥成了人人夸的智能 “劳模”?来听听他们是如何评价的吧!
- 海量种类反光工件泛化精准操作,梅卡曼德具身智能“眼+脑”助力全场景智能制造
- 智能机器人赋能物流丨北自科技参加第四届机器人标准化和关键技术研讨会
- 新松出席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具身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新风向!
- 在中巴B2B投资峰会上,天能签下多个订单
- 深化全球布局 共绘合作新篇章——和利时集团董事长徐悦走访南非德班项目部
- MiMA“C”计划新品发布,C系列人上型三向堆垛车MCC12震撼来袭!
- 小黄人“方阵” I 训练有素的精度美学
- 从阅兵方阵到智能车间:艾吉威机器人书写中国技术崛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