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机器人占领农田还需要多久

原创 2018-05-15 06:51 AGV网 来源:AGV网

  5月10-12日,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举行。如果您认为这又是一个标榜智能的订销会,那您就错了。

  从数据上来看,大会吸引了10个国家的200家企业和人工智能机构参展,1000多种最新的人工智能产品集中亮相。展览面积约1万8千平方米,其中行业内知名企业59家,外资企业42家。从展出形式上来看,虽然展商总数不算太多,但每家企业的展区布置都别致大气,再加上苏州政府对其高度重视,这意味着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高逼格大会。


  记者发现,立足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高新科技产品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场大会,如苏州博田带来的果蔬采摘机器人,可谓弥补了国内设施农业采收机的空白。具有采摘果蔬能力的自动机器人已经开始在田野试验中展现气概了,也许,你已经见过机器人在田野里忙碌,只是并未留意。它具备的关键能力有3种:能自动行驶,能分析眼前的场景,还要能帮助农民喷洒农药或者收割庄稼。




  据博田现场负责人介绍,该款机器人的技术亮点是利用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目标果实和作物枝叶颜色识别,获取果实成熟度判别和三维空间信息,引导机械手与末端执行器完成抓取、切割 、回收任务和高度协同自动化系统。当一个红色的西红柿出现在机器人眼前,机器手立刻上前,一把掐断了西红柿的绿蒂,并将红红的果子轻轻丢进了自己身前的大篓子里。原来,这一机器主要是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作物果实和枝叶的颜色,来判别三维空间信息以及果实的成熟度。




  作为伴随人类发展最早的农业,也是自动化程度相对较慢的产业,尽管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很多农业工作,特别是手工采摘工作,却因作物易受损伤,作业环境的非结构性,农作物的生长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依旧需要人工处理。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作物受损,这就要求果蔬采摘机器人不仅要具有与生物体柔性相对应的处理功能,还要能够顺应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即不仅需要相当高的智能,还需要高灵敏性。也许高灵敏听起来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概念,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却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由于作业对象是娇嫩性的、不确定性,农作物基本上都具有柔软易伤的特性,且农作物种类繁多,形状复杂,生长发育程度不一,相互间差异很大;另外,农业机器人一般是作业、移动同时进行,且其行走路线不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最短距离,而是在狭窄的范围,较长的距离及遍及整个田间回来作业。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轻柔地对待和处理。

  另外,农业机器人的操作者农民,并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因此农业机器人还必须具备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另一方面,农业机器人是以个体农民经营为主,如果不具备价格优势,很难得到普及应用。

  也许从效益上分析,通用性是我们最为期待的,但囿于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限制,目前相对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尚不能做到,而对于作业环境、作业对象都更加复杂的农业机器人来说,专业化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也是机器人制造商不懈追求的目标。

  随着农业数字化发展加速,与机器人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入,专业的农场机器人正应运而生。据专家预测,这种机器人最早2020年就会投入使用。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