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机器人曲道奎:一手利剑,一手药箱
转载 2016-07-26 15:42 来源:宇辰网在5月14日播出的《开讲啦》中,曲道奎扬言撒贝宁也许还有5年就会被机器人代替(小撒一脸生无可恋)。小撒在节目中也急着问曲道奎:“它代替了我,我干什么去呀?”曲道奎笑嘻嘻地回答:“你培训它呀,多好。”
面对机器人产业的发达是否会割裂人类社会秩序的质疑,曲道奎表示“技术的进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一手拿着利剑,劈开未知的科技世界,另一只手拿着药箱,不断疗伤。”
每个男孩都有机器人梦
“几乎每个男孩都有一个机器人梦”曲道奎笑说,一是因为男孩调皮,爱捣鼓东西,二是因为男孩子懒,总想着造出个机器人帮我干活。那时候对机器人的热爱全是最朴素的想象。
说这话的曲道奎已然担任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机器人”)总裁。儿时的机器人梦在报考研究生时实现。曲道奎师从“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新松机器人就是以蒋新松命名的),曲道奎表示恩师蒋新松不仅是“机器人之父”,在他心里也是父亲一样的存在。
蒋新松是最早一批研究机器人的学者,而曲道奎是他开设机器人学后招收的最早一批研究生。据曲道奎回忆,在80年代,他上研究生的时候,机器人学还没有教材。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由蒋新松到国外交流、考察、开研讨会带回来的最前沿的消息。蒋新松四处搜罗会刊、课题研究等,带回来给他们讲。
曲道奎在《开讲啦》提到,读研究生那时候只觉得能实现机器人梦,好神奇。他不知道的是,从那以后,他的成长轨迹与我国的机器人事业发展轨迹高度重合。
曲道奎/图
我国的机器人事业和国际相比起步较晚。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已经有工业机器人投放市场应用,而我国的机器人发展也就近10年的事。
研究生毕业不久,曲道奎被派往德国萨尔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时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在西方国家已经极为普遍,在中国,人们却普遍认为机器人还是实验室的产物。
曲道奎看到西方工厂里的机器臂,内心受到震动。他感受到机器人不应该被关在实验室,而应该投放到市场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和蒋新松的想法不谋而合,蒋新松预见到了中国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导师跟我说,你赶紧回来吧。当时他已经做出一个判断--中国机器人由研究走向应用的时机已经来临。”1994年,曲道奎提前回国,投入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之中。
很快,研究出成果了。金杯汽车公司引进的生产线由于买不到机器人整个瘫痪了,找到曲道奎。曲道奎与设计团队一起研制出十几台移动机器人解决了生产线的问题。这一技术也受到国际的关注,出口到韩国三星航空株式会社。 “一张图纸,一个盘,卖了40万美金。”曲道奎当时很震惊,“三星那时候就已经是如雷贯耳的大企业了,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很开心。”最重要的是,在国际上证明了自己,打破了中国机器人只能进口不能出口的魔咒,给中国机器人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0到1易,从1到100难
与大家常想的“万事开头难”不一样,曲道奎认为开头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保持创新力,解决越来越多的困难。“开头多容易,小孩出生,再难也就10个月,出生后,怎样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到100岁,才是最难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到1000家容易,怎样让这些企业活的好,保持活力,很难。
近几年,中国机器人迎来了新的井喷期。最近三年,新增机器人企业已超千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曲道奎认为,机器人要分成两部分来看,机器和人。前50年,我国的机器人更注重机器,机器人更多的是作为机器臂在使用。现在我们正在朝“人”的方向前进,怎样更多的发掘机器的学习能力、感知能力是现在的关键技术。这是科技界的机会,也是中国的机会。
“机器人早已被赋予了机器设备的属性,但怎样赋予机器人更多‘人’的属性很难。”曲道奎解释道,如今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伦理道德,很多人害怕机器时代来临后,人类社会的秩序会受到极大冲击。
传统和现代科技正在撕扯着人类,正如一个青年学生问曲道奎:“难道您在生活中没有碰到技术和传统、家人互相争夺你的时候吗?” 曲道奎沉思片刻,他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是个“技术狂”。他当然是希望技术能快速发展,迅速普及造福于人类,但同时另一边又在拖着他的腿,传统怎么办呢?血缘关系怎么办呢?最后他指出:“技术的进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一手拿着利剑,劈开未知的科技世界,另一只手拿着药箱,不断疗伤。”
机器人短时间难突破“莫拉维克悖论”
在录制《开讲啦》当天,曲道奎带来了新松机器人的最新产品--就是会让撒贝宁失业的家居智能机器人--松松。松松和撒贝宁互动毫无障碍,甚至还能开玩笑,引起现场观众会心一笑。
松松和撒贝宁互动/图 来源《开讲啦》
这不是松松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和人类互动,在6月16日机器人TOP10成立大会上,曲道奎将会议主持环节交给了机器人松松,而后者也流畅地完成了启动仪式、共同宣言、合影留念等环节的主持。
松松是新松公司制造的一款服务机器人,基本上已经有了人的模样:上肢能根据对话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其面部能做出相应的表情,其背后的云平台则支撑着它对答如流的对话,偶然还会调皮地插科打诨。
在曲道奎看来,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机器人离我们不遥远,现在有很多工作已经是机器人在完成。就拿手机来说,手机已经基本覆盖到每一个人,手机芯片要在真空环境下制造,工人不可能待在真空环境,目前的手机芯片都是由机器臂完成的。曾经做肠镜检查很痛苦,现在呢?吃下一粒胶囊机器人,随着肠胃的蠕动,将其排除体外,肠镜就做完了,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包括目前大热的机器人陪护产业,都在告诉我们,机器人已经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甚至会取代很多“一般技能的工种”。
工程师、程序员、金融分析师等在我们看来“高大上”的更容易被取代,而厨师,园丁、杂技艺人等暂时还没有失业之虞。曲道奎解释道,一切程式化、固定模式、依靠大数据、复杂计算的职业都有可能在三到五年被机器人取代,而依靠人的本能和精密物理运动的才能完成的事恰恰是机器人的短板。就是着名的“莫拉维克悖论”。
“莫拉维克悖论”即:人类所独有的高阶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计算能力,但是无意识的技能和直觉却需要极大的运算能力。如莫拉维克所写;“要让电脑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电脑有如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波士顿动力公司制造出摔倒后能爬起来的机器人就引起了业内轰动。
机器人的发展会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但同时会引发人们对机器人抢走饭碗的担忧。对此,曲道奎一直持这样的观点:人与机器和谐共存,没有谁取代谁的问题。每次工业化都会导致一批下岗潮,但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新岗位,人类就是在不断淘汰旧的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才滚滚前进的。
拥有科学家和企业家双重属性的曲道奎还是一个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常常陪儿子玩PS2网络游戏。这大概也是他说的“机器人的陪伴不能代替人的温度,不要丢掉创新性和好奇心”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