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郑勇:仓储机器人将改变整个物流行业
转载 2017-03-21 09:00 机器人圈 来源:机器人圈作为时代的新产物,电商的崛起确实为人们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购物体验,为大众所广泛接受 。2016年“双11”阿里交易额再次打破记录,达到1207亿元!人们欢呼雀跃,新的商业时代来了。的确,线上的虚拟交易数字确实让人兴奋,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现实的问题:堆积如山的包裹如何能更快送给用户?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改变物流业的愿景,一批优秀的探索者踏上征程……
如果可以将你的公司归结为已有公司的敌对者,那你的公司就不是创新的,也不会成为一家垄断企业——创业教父彼得·蒂尔这样定义创新公司。物流领域的机器人公司无疑属于这个范畴,郑勇很早就看准了智能物流的赛道。他带领团队成功制造出Geek+极智机器人,并在2015年的双十一正式登录天猫超市仓库,以此为起点,郑勇和他创建的极智嘉公司在物流行业不断求索,力争早日实现机器换人。
创业是懂得后的选择
Kiva是物流新时代的信号。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仓储机器人公司Kiva
systems,引发了一场仓储机器人革命: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外观看起来像冰球似的Kiva竟如此能干,能在亚马逊物流中心完成自由“行走”、卸货、搬运、处理订单和拣选的全过程;而国内电商的物流部门也开始筹划,如何早日通过“货找人、货位找人”的模式,来实现整个物流中心库区的无人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工业工程算是物流之上的一个专业。”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郑勇,有着丰富的“物流知识储备”。郑勇毕业后的一系列经历,更是直接决定了他会在智能物流新时代大有可为。
郑勇第一份工作是进入外企,在有着“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的ABB公司,从事机器人相关工作;几年以后他又进入了另一家著名的工业集团圣戈班,两份沉浸于工业领域的工作让他渡过了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他很清楚在工业领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遇下,郑勇进入了新天域资本负责投后管理,同时也负责工业机械臂方面的项目,但是从他的经验出发,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机械臂方向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工业机械手有三大核心零部件: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但是国外的品牌有技术上的优势,国内的做法通常是把这些核心零部件买来重新组装改造,成本更高。”最关键的是,2013年国内机械臂还主要应用在高端的汽车行业,对于机器的准确性要求高,企业更愿意选择有几十年历史的国外品牌。
如果说创业是内心的召唤,不如说是,基于以往的经验看准了新的方向,必须要去尝试。2014年下半年,郑勇开始琢磨对标Kiva的中国“货到人”机器人,当然收购价在几年前就被定于7.75亿的公司和产品,是有极高的技术和市场壁垒的。“Kiva并不是传统的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无人搬运车)而是依托于软件系统算法的智能机器人,国际上也并没有多少人在做。”郑勇说,物流机器人和机械臂相比,对精确度的要求低,很多零部件可以直接从国内买到,利用深圳的供应链优势实现产品的国产化;且物流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系统,国内软件开发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四位清华男的Geek+
“智能的机器人系统加上深入到应用场景这两点结合就是Kiva
的门槛,因为懂机器人的人不懂物流,而懂物流的人不了解机器人。除此之外,难题还有,将它做到多少的成本,以具备更好的性价比。”郑勇恰能同时踩准物流和机器人这两个跨界的领域,但是在创业初期他也曾走过弯路。“最开始找的合伙人是某大学自动化系出身的,但是不久后我发现,以机器人为主、从硬件入手,是很难把产品做出来的。”事实上,Kiva的价值在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在于以物流为核心。
郑勇,极智嘉CEO;李洪波博士,极智嘉CTO,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助理研究员;郑勇随后又拉来两位清华的师弟担任机器人本体的研发总监和系统软件的研发总监,四个人的初始团队创立了Geek+极智嘉,这个听起来很酷的名字。
四个清华技术男,郑勇常常为之自豪,“创始团队的技术过硬,随后又吸引了一批技术大拿加入。”2014年底,郑勇团队确立好目标后,正式进入研发攻坚阶段,先从系统软件着手,差不多一年之后才从软件转到硬件。
最初,并没有办公室,就蹭办公室。那时,在清华大学的FIT楼里,尝尝会看到几个人在做测试,“原型设计出来后,会在楼道里测,但是我们经常会被物业赶,从地下一层赶到地上,又从地上赶到地下”……
在来广营附近的办公室里,郑勇回忆起那段艰苦创业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那时候不像现在,办公室旁边就是车间,让Geek工程师们随时走向厂房调试产品,酷的就像埃隆马斯克造特斯拉的场景。但就在被赶上赶下的环境中,Geek+的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了,虽然它看上去很像是一个加大号的扫地机器人,但它是国内机器人深入智能物流领域的新成果,在这之前,传统的物流机器人能够沿着固定路线来回搬运实现简单的自动化。而郑勇他们做的,是在算法的支持下,让机器人能够自主做出决策选择。
事实证明,这个大大的圆圆的“家伙”一出生就得到了认可,2015年5月,做出产品原型的Geek+开始进行天使轮融资,一方面想要拿到产品研发的资金,更重要的是,Geek+需要一个真实的物流场景来检验和完善。
天使投资与“双十一”大考
具体来说,郑勇想要切入的是机器人智能物流领域,用机器人技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机器人、智能、物流三者结合缺一不可。
在国内,物流业的两大巨头是京东和菜鸟,郑勇首先找到菜鸟,在菜鸟的推荐下,郑勇见到了天猫超市的仓储运营商心怡物流,机缘巧合也因为和这家公司的合作,Geek+也顺利获得了千万级别的天使投资。但是,对方给出了一个条件——当年的双十一即2015年11月11日,要发布正式产品,并在天猫超市实地使用。
一套强大的智能物流系统是保证客户物流体验的逆天神器!但双十一就要“上马”对于郑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几个月的时间需要作出性能稳定的多台产品,而且还要实际应用于仓储压力最大的时间段。
郑勇带领团队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几乎7x24小时的工作,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这段经历被郑勇看来是人生“最痛苦的”,但是在双十一的盛世欢庆之下,Geek+的出场引爆了中国电商的智能仓储市场,回想起来,这一切都很值。
从产品上看,Geek+根据中国电商物流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了极智机器人拣选系统,可以充分地帮助客户解决中国电商物流难题:
1.全面自动化提升拣选效率和准确度
由拣选机器人实现的“货到人”拣选,从本质上打破了传统人工方式的效率难题;同时,极智系统带来的几近完美的拣选准确度,大幅度地降低了人工方式的出错率。机器人自动化的优势可以有效化解商品长尾化带来的物流挑战。
2.柔性灵活的系统应用策略解决电商大促期物流难题
根据客户的业务规划和实时的业务状态,Geek+可以通过机器人数量的增减,动态灵活地应对大促期的高峰物流问题,这样不仅缓解了客户的物流压力,而且还保证了消费者一如既往的购物体验。
在当年留下的一段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极智拣选系统通过移动机器人搬运货架实现货到人拣选,拣选人员只需根据显示屏和播种墙电子标签的提示,从指定货位拣取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订单即可,打破了对照订单去货位找货的“人到货”模式,提升了仓储拣选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
1.5亿A轮、A+轮投资与高速成长
高效、灵活、精准、可靠、安全、24小时工作……这些由Geek+拣选机器人带来的强大功能标签,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全方位的重新定义着智能物流仓储。
如果说,电商前十年在发展业务本身,而后十年靠的却是物流。“效率提升”替代“路径选择”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关键。极智嘉也越来越得到行业的认可,虽然国内还有其他的创业公司在学习亚马逊的Kiva,但极智嘉机器人在细节上已经和Kiva达到相同地步,甚至有超越的地方,如设计结构,高度压缩在30cm以下,运行速度标准化,以及避障能力。
尽管2016年被不少投资人定义为需要“冷静的一年”,但极智嘉宣布在2016年5月就成功获得5000万元A轮融资,由火山石投资和高榕资本共同投资。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约1亿。A+轮融资由知名美元VC祥峰投资领投,上一轮投资人火山石投资和高榕资本继续跟投。目前,Geek+成为该领域首家融资额过亿的机器人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加入IDG,投过土豆、携程、易趣、如家,投资并陪伴450余家创业公司成长,见证超过100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或并购,被业内人士称作“老炮儿”的章苏阳,在从IDG合伙人职位上退休后,成立了火山石资本后,第一个投资项目就是极智嘉。由于章苏阳本身就有工程专业的技术背景,这个合作几乎一天时间就敲定了。“Kiva机器人近几年在亚马逊的仓库里大规模应用,去年亚马逊节省近10亿美金,并且还在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在增长。这证明了仓储物流机器人效率上要远超人力。做好仓储机器人,除本体外,还需要极为复杂的调度算法、物流信息化的配合等,需要团队的综合技术实力,Geek+技术团队出自清华等高校,在多智能体控制、机械设计和软件上均有很深的技术积累。”章苏阳说。
A轮融资后,极智嘉的业绩稳步增长。按照先大再小的获客方法,先和大客户建立合作,产品得到验证后中小客户的拓展也不是难事。“大客户资金充足,对自动化的趋势会看的更远,更有动力去推动自动化。”目前,极智嘉已有天猫超市、唯品会、苏宁等10余名客户。郑勇说,其产品总共部署仓储空间超过5万㎡(单仓最大6000㎡左右)。在应用Geek+机器人系统的电商仓库中,目前单个分区的机器人数量最多达到50台,单个仓库每日的拣货量最高可达到50000件。
爆发期指日可待
现在Geek+机器人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在面对促销极限时,仍然能够承受定单压力,Geek+的系统稳定性和效率模式得到了验证。目前Geek+一年的销量在几百台左右,明年Geek+会再建一个标准化的工厂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融资完成后将在关键客户那里做进一步的拓展,并为更多典型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企业首先品尝到了机器人时代赋予的价值,并将着手开始布局大规模的仓储应用。而随风而来,相信电商仓储的标准性示范作用,会马上普及到其他零售行业。提效、降本、柔性、实施快……这些都是人们对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期待,同时也在一步步迈入现实。但是“货到人”其实只是物流机器人的一种,Geek+的中长远发展计划中也对整个物流环节做出了产品规划,围绕仓储的智能设备研发机械手、智能叉车等……
智能物流是否会在明年迎来产业整体的关键爆发期,我们还未可知。但是伴随人口红利殆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人工成本逐年递增,以及物流行业的大部分人力作业属于重复机械式的体力型作业,这类工作对人们的吸引力正在慢慢变弱。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每年高速增长的快递数量,几乎每隔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业务量就会翻一番,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的电商零售领域的标志性活动——节日大促中,不断爆表的销售额最能反映出背后物流行业的重重压力,如果身在中国物流行业,就会知道双十一是每家物流公司的生死劫。可以说,这双重因素直接决定了智能物流的前景。
不久前,罗兰贝格发布了一篇物流行业的报告称则称欧元区的15个领先国家有近360万个与仓储物流相关的非技术性工作岗位,按照物流业和汽车业的机器人化现状对比,预计欧洲有近150万个工作岗位有机会被物流机器人所替代。中国电商和泛仓储行业仍在增长(以电商带动为主),仓储机器人的目标市场便是取代百万上下的工作人员。
郑勇对未来的理解是——“市场去年跨过观望期、今年进入磨合期,明年有望进入爆发期”。
来源:机器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