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摩根刘伟峰:协作机器人还需依托好应用 并加快进入市场
转载 2017-07-26 08:32 中国网 来源:中国网科尔摩根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产品市场总经理刘伟峰
中国网科技7月25日讯,在机器人制造产业中,协作机器人凭借无地点限制、任务应用灵活以及无防护栏即可与人协作完成各类操作等优势,成为未来机器人市场上重要研发领域之一。基于此,中国网科技记者就全球协作机器人技术难点、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采访了科尔摩根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产品市场总经理刘伟峰。
针对全球协作机器人技术难点,刘伟峰认为,协作机器人需找到好应用并加快进入市场。因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市场体量还有一定发展空间,目前,销售量还仅有一万台左右,与三十万台传统机器人的效率相比,规模还非常小。
至于协作机器人 “叫好不叫座”原因,刘伟峰告诉记者,主要还因缺少好的行业应用场景,但目前行业还处于发展过程,随着新模式推出,市场会不断探索优化解决方案,如餐饮市场推出机器人煮面条、医疗市场开发手术型机器人以及物流仓储、教育市场等等新应用尝试,都可以快速提高协作机器人用户体验,继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刘伟峰对记者称,科尔摩根推出的机器人关节解决方案——RGM机器人关节模组,就是针对这一方面作出的尝试,目的是让机器人开发更简单、快捷和安全,确保机器人厂商专注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制造差异化协作机器人。
但刘伟峰也向记者坦言,国产协作机器人发展受到研发周期过长、研发成本过高这两大问题制约。目前,协作机器人在中国还处于探索期,应用场景也集中在少数行业,而行业应用又要求协作机器人产品缩短研发周期并拥有充分灵活适配性。因此,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尤为关键。科尔摩根称,目前全球60%协作机器人均采用该公司推出的解决方案,公司有能力帮助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更快进入市场,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采访最后,刘伟峰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服务机器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一旦行业内出现好商业模式,随时有可能在中国市场爆发,步入“机器人社会”。
“针对机器人是否安全的疑虑,行业已有解决方案及业界标准,公司主要采用无传感技术,即通过电流检测在机器人与人碰撞前即可停机,以保证使用者安全。至于机器人是否会产生自主 动机 ,我认为人工智能还仅是做一个算法,深度学习则是一个演化过程 ,未来两三年内不用太担心这一问题。”刘伟峰称。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新品发布 | 威迈尔VMR发布隐叉产品——潜伏叉取机器人FR31201P
- 人效提升2.5倍!蚂蚁机器人TopPick上存下拣解决方案加速汽车制造创新变革
- 案例|知名铝加工龙头企业 x 迦智科技:以智赋能,共建行业标杆工厂
- 无人平衡重抱夹车造纸行业搬运夹取与多层堆叠技术应用解析
- 三一电动叉车首秀德国宝马展Bauma 2025!
- 航发展讯 | 聚焦汉诺威!航发机器人全球亮相,共启智造新篇章
- 智造筑基 全球拓维 | 图解安徽合力2024年度报告
- 客户案例|高位拣选+整托存取!卓一人上行、人下行两款三向叉车助力纺织企业扩容增效
- 合肥搬易通MiMA亮相法国物流展SITL Europe,以中国制造助力欧洲市场物流行业绿色升级!
- 镭神智能受邀 2025 湾区科技创新对话:以硬核科技赋能低空经济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