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转载 2019-03-28 09:17 港口圈 来源:港口圈2019年年初,青岛港各大码头一派繁忙、车船如织,3000多名码头工人奋战一线,当天全港靠离船舶达100多艘次,以新纪录、新业绩开启2019年奋斗新征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再次创出新的世界纪录,单机平均效率43.23自然箱/小时,打破了42.9自然箱/小时的原纪录。
此时小编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中国台湾媒体描述青岛港全面步入智能化的报道,开场主持人就激动的说道:窝(wo)噶(gen)类(ni)杠(jiang),如今的青岛港已经出名到让外国人吓一跳嘞,现场操作人员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像“打电玩”一样远程操控,将装卸时间缩短好几个小时,有效地节省装卸成本。
2018年12月31日9点26分,随着“桑托斯快航”轮最后一个集装箱卸船完成,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传出喜讯:单机平均效率43.23自然箱/小时,打破了4月份创出的42.9自然箱/小时的世界纪录。在零下6度的低温天气下,自动化码头发挥独特优势,系统、设备保障有力,装卸生产有序高效,顺利完成全船1992自然箱作业并创出新世界纪录。船长Andre Czarnotta亲自递交了写有“青岛港单机平均效率43.23自然箱/小时”的确认书,表示:“本次作业的高效令我们感到非常惊喜,我们对QQCTN在本航次作业中创造的高效率和优质服务表示祝贺和感谢!”
1月1日,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岸线上,“布拉格快航”轮、“地中海洛杉矶”轮、“达飞马可波罗”轮等6艘船长超过350米的集装箱巨轮依次停靠,平均每艘船装卸箱量都超过5000标箱。新年第一个白班,他们创出在泊8000TEU大船桥吊平均作业效率36自然箱/小时的高效。
在岸线另一侧的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上,海洋联盟地中海线“正坦轮”重点组织重进重出作业,船时效率161.5自然箱/小时,继续领跑全海区。中远内贸线“新南沙”进口928自然箱,单机效率达37.3自然箱/小时。
火热高效的生产也呈现在干散货板块。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超大型矿船“尤塔”轮正在高效接卸中,并创出单班吞吐量15.8万吨等佳绩。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和公共服务平台,青岛港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启航,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文章来源:港口圈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WAIC强化学习新范式探索之夜 | 强化学习与大模型融合,是智能体进化的 “黄金法则”,还是误入复杂迷宫的 “冒险尝试”?
- 德媒《it-zoom》:人形机器人即将取得突破
- 认知机器人会成为工业流程的未来吗?
- 叉车车队的人工智能驾驶安全追踪系统在英国问世
- 欧洲首个 CE 合规无人驾驶物流车辆迈入工业部署
- 展商直击 | WAIC 2025圆满收官,上海码极客实力呈现多模态世界模型与空间智能技术成果!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客户案例|从分散式地堆到13米高位密集存储,卓一人上行三向叉车赋能调味品行业
- “五羊” 机器人组团出道,等你来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