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产水下机器人连续三年挑战马里亚纳海沟
转载 2019-05-20 08:39 北青网 来源:北青网
“毒蘑菇是颜色越艳丽毒性越大吗?”“黑色金属是黑色的吗?”“水下机器人都有哪些‘高强’的本领?”……5月1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拉开帷幕。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系统单位科研机构标本馆、科普基地、部分科研仪器、研究平台等设施纷纷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精心打造了一场“美味丰富”的科学盛宴。
小身材“海斗”号能下潜万余米深海
公众科学日期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举行了以“探索世界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科技成果展。其中,“海斗”号万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和深海液压机械手系统两项科研成果的实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别看“海斗”号身高只有1.2米,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差不多,但它的体重却有260公斤,最大工作水深11000米,它可以在自主、遥控和混合式三种工作模式下切换。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海斗”号的本领可不小,携带CTD(温盐深)传感器和摄像机,可以进行光纤通信和铱星通信,GPS定位,搭载频闪灯和照明灯。2016年至2018年,“海斗”号连续三年赴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参加我国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905米,使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活动中,与“海斗”号“站”在一起的深海液压机械手系统,同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据志愿者介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发的两套机械手堪称“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左膀右臂”,在150次的下潜作业中获得了上百种深海生物、岩石、珊瑚、沉积物样品。
先进腐蚀控制技术让港珠澳大桥“长寿”
当天,成百上千的中小学生、科学爱好者纷纷踏入神圣又神秘的科研院所,听科学家讲座,参观实验室,亲自动手实践。“用趣味的形式普及科学,这样的活动大人、孩子都感兴趣。特别是孩子,来到科研单位非常兴奋,希望能激发他的好奇心,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带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关先生说。
中科院金属所特别策划展出了“与祖国同行”展区,全面展示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燃气轮机、动车组转向机、港珠澳大桥等科研成果的比微缩模型。“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项奇迹,其中先进的腐蚀控制技术是让港珠澳大桥‘长寿’的秘诀。”工作人员介绍,金属所采用高性能防腐涂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防护方法来确保服役可靠性,大桥混凝土也采用新一代高性能环氧涂层钢筋,保证大桥120年的超长寿命。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通过《多彩的真菌世界》科普报告,为学生们讲解真菌形态、起源、特征等知识,介绍多彩奇异的大型真菌,普及东北地区常见毒蘑菇种类、识别特征,教大家误食毒蘑菇后的自救方法。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吴佳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区域分化、电动化与美国关税交织下的全球叉车赛道重塑
- WAIC强化学习新范式探索之夜 | 强化学习与大模型融合,是智能体进化的 “黄金法则”,还是误入复杂迷宫的 “冒险尝试”?
- 德媒《it-zoom》:人形机器人即将取得突破
- 认知机器人会成为工业流程的未来吗?
- 叉车车队的人工智能驾驶安全追踪系统在英国问世
- 欧洲首个 CE 合规无人驾驶物流车辆迈入工业部署
- 展商直击 | WAIC 2025圆满收官,上海码极客实力呈现多模态世界模型与空间智能技术成果!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客户案例|从分散式地堆到13米高位密集存储,卓一人上行三向叉车赋能调味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