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为中国制造开辟新路
转载 2020-08-15 14:37 上海磐云科技 来源:上海磐云科技《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用工荒”其实早就已经有趋势显现了。近几年,制造业一直没有停下转型升级的步伐,但依然还存在着大量低端的制造业企业没有进行升级。这些低端的制造业企业因为技术附加水平低,即使进行大量的生产也很难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也就无法用可观的薪酬来吸引劳工。而随着物价飞涨,生活成本的提高,更多的劳工需要更高水平的薪酬来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这些企业又会因为付出对应的薪酬而损伤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这些企业看来,利用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来代替人工市场,从而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保持原有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必选项。
大量劳动力也从传统制造业流失到其他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兴岗位应市场需求而诞生。这些岗位相比较传统的制造业岗位,大多数有着更为自由的时间、空间支配,也更加具有保障。比起在新兴岗位中的体面和光鲜亮丽,传统制造业苦兮兮的工作方式不受年轻人欢迎,自然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到工厂冲从事传统制造业,因而整个制造业开始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而在这之中,“智能化”成为了众多制造业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救命稻草。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用人成本的不断提升和劳动力资源的流失是致命,既没办法提高产出能力,又增加了负担,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始利用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劳动,并逐步提高自动化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比例。因此,机器换人的热潮开始兴起。
2020年疫情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各种用人危机,更是极大的催生了这股浪潮的发展。由于疫情对于人群集聚的限制,使得原本依靠大量劳动力进行批量生产的企业不得不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的困境。而自动化设备在这关头依然能够帮助企业保持良好的生产力,甚至比原先更加具有生产优势。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新基建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将会大量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生产模式,绝大部分生产将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控制,机器也将取代大量机械化流程化的生产环节。这会有效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解决用工荒问题。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WAIC强化学习新范式探索之夜 | 强化学习与大模型融合,是智能体进化的 “黄金法则”,还是误入复杂迷宫的 “冒险尝试”?
- 德媒《it-zoom》:人形机器人即将取得突破
- 认知机器人会成为工业流程的未来吗?
- 叉车车队的人工智能驾驶安全追踪系统在英国问世
- 欧洲首个 CE 合规无人驾驶物流车辆迈入工业部署
- 展商直击 | WAIC 2025圆满收官,上海码极客实力呈现多模态世界模型与空间智能技术成果!
- 《Dcvelocity》面对面采访:Dematic 总裁 Michael Larsson
- 内部物流中的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潜能
- 客户案例|从分散式地堆到13米高位密集存储,卓一人上行三向叉车赋能调味品行业
- “五羊” 机器人组团出道,等你来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