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叉车集团:坚持科技创新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转载 2025-03-03 09:47 合力党建 来源:合力党建导 读
作为中国工业车辆的领跑者和全球工业车辆标准的制定者,近年来,安徽叉车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实施高端化引领,智能化驱动,绿色化转型发展路径,积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研发平台建设、研发创新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发力,聚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世界工业车辆领域打响了中国品牌,奋力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建体系 争一流
强化集成创新体系能力建设,持续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引领作用,以“三个一流”体系能力建设为抓手,构建一流的研发创新机制。建设一流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体系。以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创新驱动力,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和技术开发体系,实现基础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相分离,新产品开发周期由18个月缩短到12个月。建设一流的流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开展PLM流程技术优化完善、重大科技攻关示范、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完善CAE分析、人机工程分析、工业设计、试验验证等子流程建设。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SC5可持续性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74项,行业标准24项,团体标准13项。建设一流的成果评价及研发激励机制体系。实行科技人才评价积分制,定量评价科研人员绩效,实现研发人员骨干晋升和人才盘点的科学性和可衡量性;基于产品开发采用项目制方式,科技人员超利润分享市场成果,促进研发人员面向市场和新产品成果化。推进内部“揭榜挂帅”机制,构建关键部件和共性技术攻坚激励方式,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2024年重点研发项目兑现率97.5%,新产品产值率超过70%。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落地,开展PCT专利申报,提升发明专利质量和数量。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超4200件,其中发明专利535件,PCT专利11件,荣登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
创机制 聚人才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育用留”,构建与工业车辆行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的薪酬机制,2023年以来,在智能控制、高端传动等核心领域引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5人,进一步优化了研发队伍的专业结构和能力水平。强化人才培养激励。坚持自主培育与市场化引进相结合,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实训基地,为高端人才培养创造优质的实践锻炼平台。注重科研骨干和团队建设,通过遴选重点科研方向、凝练攻关任务,形成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梯队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研发工资单列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改善科技创新软硬件水平,提升试验检测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近3年研发投入平均增速超21%。目前,公司拥有科研人员120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12.06%,其中高级及以上研发工程师占比超过18%,具有复杂项目研发经验的项目经理占比超过10%。
搭平台 建生态
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首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公司目前已建成省级及以上平台30个,研究领域覆盖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关键零部件研究、工艺研究、产品试制试验和检测,研发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中国电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2024年实施合作项目64个,其中与高校合作成功攻克宽温域低温电池技术。建立产业链融通平台。组建安徽省智能工业车辆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合力智能物流产业园,2024年智能物流业务同比增长70.8%。建立资本链融合平台。发挥“链主”作用,依托产业基金,推进明天氢能、维德电源等创新企业孵化,补齐创新链条,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引领带动我国叉车关键部件产业发展,有效缓解部分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促进了民族叉车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抓创新 拓市场
坚持技术全链路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创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再从产品转化为产业的进程。与华为签订战略协议,在数字化转型、智能物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新质生产力创新领域开展深化合作。坚持高端化引领。攻克高效分布式电驱动技术,实现全球最大吨位55吨锂电池叉车交付及重装产品全系列锂电化。统筹整合三支点平台,国内首发-55°超低温冷库车型,并完成超低温测试,在超低温技术上实现突破。自主控制器搭载整车小批上市,实现自主控制器从0到1的突破。坚持智能化驱动。研究核心算法,实现低速无人驾驶系列技术突破,荣获美国国际工业设计IDEA银奖。全球发布无人驾驶全系列i系列智能工业车辆,形成8大类、22个品种、超100种型号的智能物流系列产品。坚持绿色化转型。遵循产品绿色转型这一主线,加速内燃转电动、铅酸转锂电、传统能源转新能源,实现氢燃料工业车辆的示范应用,2024年新能源产品占比超64%,同比提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