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能“上岗”焊接造船了!我国首套自主产权特殊功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转载 2016-09-26 07:08 来源:中船重工
在我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优先重点领域后,由中船重工七一六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船舶制造多功能舱室焊接机器人,于9月5日在大船重工顺利通过“试用期”,正式上岗焊接造船。该自主产权特殊功能机器人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该种先进技术装备的国家。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目前,我国造船基本是以人工为主体的大型劳动密集型生产。其中,焊接是船体装配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船体质量的关键因素。焊接工作量、成本和所需工时分别占船体建造总工程量、总成本和总工时的30-40%、30-50%和40%。此前,船舶制造机器人系统完全为国外大公司垄断,不仅价格昂贵、条件苛刻,而且后续不提供零部件。
七一六所是自动化研究所,在自动控制领域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积累,现已形成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板块。他们针对船舶制造机器人系统国外实施技术封锁、国内又急需的问题,发挥自身在自动控制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于2014年9月立项,组建了由韩瑜博士为项目负责人、成员均为硕士的10人团队,投资1000多万元,历经两年,攻克了机器人设计、机器人系统控制、机器人感知技术和材料焊接工艺4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舱等狭小空间内直线、圆弧、垂直与水平诸多复杂焊缝全位置连续焊接等世界性难题,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接功能和工艺软件包,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在国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他们先后研制、生产出两批产品,经一线工人试用改进最后定型。其价格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机器人焊接大会上,项目负责人韩瑜应邀作的船舶机器人焊接专题报告,受到高度评价。
该套机器人系统集成了自动寻位与电弧焊跟踪等技术,能按照用户需求,自动对船舶分段焊接场景进行识别,自动识别焊接位置和障碍物,自动驱动工业机器手对船舶分段各重要位置进行焊接,它是具有八个自由度的成套机器人系统,体重28公斤,臂展 85厘米;焊接成功率100%,从不返工。而人工焊接返工率均在20-30%左右。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预登记免门票】智慧物流+机器人+AI,来LET 2025解锁创新应用
- 1台小机器人能搬2吨物料 海宁企业连续3年市场占有率领先
- 校企携手,“地狼” AGV 智能搬运机器人开启智能工厂新篇,天津这一学院火了!
- 国产重载AGV加速出海
- 停车泊位机器人“上岗”,带来全新停车体验!
- 美国物料搬运协会宣布2025 年创新奖入围名单公布
- SYNAOS 联合Continental 和Wiferion将在LogiMAT 2025联合展示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品牌和类型的移动机器人之间的无缝协作解决方案
- IFOY Award公布2025年获奖提名
- STILL自动化前移式叉车FM-X iGo,成功入围2025年IFOY
- 100+AGV 高海拔 “上岗”,重塑西藏物流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