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艾瑞思、海康机器人、极智嘉论AGV:离仓储无人化有多远?
转载 2018-09-03 09:30 亿欧 来源:亿欧在GIIS 2018物流产业创新峰会上,旷视艾瑞思总经理彭广平、海康机器人副总裁吴尧、极智嘉CEO郑勇、快仓联合创始人孙宇四位AGV领域企业领袖参与了圆桌论坛,围绕“论AGV——人与智能设备的平衡点”进行了讨论。
2018年8月24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亿欧公司主办,旷视科技协办的“科技落地 物链未来----GIIS 2018物流产业创新峰会”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观众参与了此次峰会。
本次峰会以“科技落地 物链未来”为主题,以“物流科技落地”为讨论方向,就传统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在物流科技应用场景及实操、物流科技新畅想等议题,携行业人士一同探讨新机遇下物流科技如何更好落地及发展走向。
在会上,旷视艾瑞思总经理彭广平、海康机器人副总裁吴尧、极智嘉CEO郑勇、快仓联合创始人孙宇四位AGV领域企业领袖参与了圆桌论坛,围绕“论AGV——人与智能设备的平衡点”进行了讨论。亿欧公司副总裁兼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作为主持人也参与了此次圆桌论坛。
以下为此次圆桌论坛的现场速记(有删减):
由天宇:AGV在智慧仓储的应用,可以说是智慧物流领域最性感的一块,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什么AGV这么重要,为什么这么引起大家的如此关注?
彭广平:我觉得解决用户需求才是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而AGV只是一个设备,一个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更具体来讲是一个相对比较柔性化的,比较容易部署、比较容易适应客户运营产品变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
吴尧:认同,AGV就只是一个产品、一个工具,因为物理移动产生了价值,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我们看到的AGV比较火,因为有很多创新公司参与进来。
郑勇:AGV作为一种柔性自动化解决方案,被大家寄予厚望,这也是得到这么多人关注的最重要的原因。
孙宇:关于AGV的重要性,我想从三个方面论述一下。第一,劳动力缺口;第二,成本结构问题,人力成本持续攀高;最后,AGV或者整个的智能设备在管理上能力的提升,其实也是给了大家很大的想象空间。它可以说是一种,AGV技术可以是一种水平复制能力的技术。
未来三到五年,可以实现仓储无人化?
由天宇:基于每家公司自己做出来的产品和服务,AGV已经实现了哪些能力,已经解决的哪些问题?未来三到五年,还应该去实现哪些能力?
郑勇:当前,在座的几位的企业解决的是仓储的一部分环节,都在希望把解决方案能够进一步的延伸,能够去覆盖到整个的仓库。不过客观来讲,要做到整体的无人化要涉及很多环节,在投资回报上并不能达到产业应用需求。
孙宇:我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所谓的技术成熟度,还有一个叫做应用成熟度。
技术上来讲,技术储备已经完成,目前行业的水平是在K级别的,但是未来的话,未来两到三年一定会有企业达到10K甚至100K级别的存储量,这就是技术的现状。
应用成熟度的话,现在覆盖的领域基本上包括医药类、烟草、零售业、电商等,以及我们的工业,覆盖面是非常广的。还有,极端的说法,仓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没有人就没有问题。所以仓库的全面无人化一定是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
吴尧:海康机器人是一个产品公司,未来定位将来的三五年我们会在核心技术上做突破。可能有些同行会持续关注仓,我关注的是机器人核心技术的本身,这是我在三五年要持续突破的。
彭广平: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技术要落地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技术储备;第二个阶段对行业场景的深入了解;第三个就是做成一个通用的或者说比较标准的方案进行复制。另外,我认为无人化不是为了无人化而无人化,无人化是手段并非目的。全仓的自动化设备也需要人监管,我们所说的无人化只是用机器在一些比较重复的,枯燥的作业环节代替人的劳动,从而将人解放出来参与更高级的决策。
在与国内外对比中,我们占据哪些优势?
由天宇:我们讨论一下第三个问题,讲一下在AGV为代表的仓储物流技术方面,中外对比下的领先和落后的差异化。
郑勇:我觉得在AGV领域,中国跟美国之间技术上的差距微乎其微。如果我们去跟亚马逊机器人做对比的话,亚马逊收购的AGV企业Kiva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十几年了,它所踩过的坑比我们是要更全面。另外,亚马逊它自己有特别大的仓储,一个仓储可以有几千台机器人。在超大仓储里面的机器人管理调度、相应的算法,相对来说,我们还缺乏经验。
今天中国电商发展是全球最发达的,我们的物流时效要求也是最高的,这为背后做支持系统的公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孙宇:我觉得中国和美国在这个行业的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理念上,国内仓储物流行业更多的是是把仓储可以看作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其实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亚马逊在2016年开始盈利时,并不是因为亚马逊的利润增加了多少,而是他整个的仓储物流成本下降了10%,所以实现了盈利。所以这才是中国和美国的最大差距。
由天宇:这一点特别好,从成本中心的意识到利润中心的意识,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换。另外两位这个话题有没有补充?
吴尧:核心部件差距是中美在AGV技术上的差距之一。我们做得了二维码导航,可以做相机,但是传感器没法做,电机并没有做到顶尖。
彭广平:确实我们有非常复杂多样的场景和极具挑战的订单变化,我觉得我们做的好的方面是应用创新。举个例子,京东当日达要实现早上下单下午送达,那么十一点四十必须则要出库,也就意味着如果客户十一点下单,就只有四十分钟去分拣和打包。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客户的真正实际场景去解决方案的创新,这个创新包括算法的、解决方案的、机器人本身的一些东西。
无人仓的出现,如何平衡机器与人的关系?
由天宇:未来人和机器是一个什么关系?有的人担心被机器代替,有的人不担心认为有新的决策,大家怎么看?
彭广平:我经常去仓里面,仓里工人劳动量很大,非常热,导致了仓储工作人员流失率很高。我们都说机器人替代人,其实并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替代人,而是高强度连续的作业不适合人来做。机器其实只是把人从简单重复枯燥强度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参与一些决策性的工作。
孙宇:我觉得彭总说的特别对,仓库是一个特别苦的地方,夏天的时候我们广东的仓库室内温度可以达到45摄氏度,冬天的北方仓库可以达到零下一两度。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有意思,是特别分裂的行业。我上午的时候还在仓库里面挥汗如雨,等到晚上的时候我就换上西服跟投资人喝咖啡。
我觉得机器和人的关系一定是互利共生的,科技进步带来不是劳动力的工作丧失,而是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技术服务商要成为业务大生态的附属?
由天宇:我有一个问题单独问极智嘉的郑总和快仓的孙总,做AGV和智能仓在公司的商业模式上怎么演变?目前你们是独立的技术服务商,未来会不会被整合到一家大公司的业务?
孙宇:这个问题特别尖锐。我认为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做基础设施建设,机器人只是载体,真正的灵魂还是它的系统或者是软件。我们让仓库实现全面无人化,也就意味着未来所有的信息,所有的资金流,所有的物流全部都是在一个自动的状态在运行。所以我更多的觉得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未来能不能被收购,我只能说一句我们现在不差钱,这个问题可能留到未来考虑比较好。
郑勇:现在确实在经历一些商业模式的变化。如今我们不只提供机器人本身的服务,也在进一步的融合我们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我们对于经验的积累,我们去提供整体的仓储物流的服务,就是把自己从一个科技公司又进一步转变成一个科技物流公司。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去帮助到这个行业适应快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