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真的是伪科幻?你还没看懂机器人“莫斯”这个细节!
转载 2019-02-11 08:39 娱菌主梦九 来源:娱菌主梦九《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尽管网上很多人诟病说他很多情节不讲科技依据,但梦九想说的是,点燃木星这个计划其实是全片最突出的一个科技元素,而且十分严谨。
我展开说说。
地球飞过木星
电影中,木星其实是突然之间引力变大了,才让路过木星的地球被吸了过去,而且在地下城部分的剧情其实是对穿越木星可能存在的风险做了一定的预警的,包括“今日注意安全等标语,最明显的一个提示是官方通告:
未来三天,地球将穿越木星,请大家做好准备。
然后果然出了事,木星引力突然增大,地球不能正常穿过木星区域,这一点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剧情冲突点,至于为何会增大引力,电影确实没有详细解释。
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增大,地球上的大气层被吸引过去,大量的氧气随着大气一起进入木星,而木星上,含有大量的氢气,这两点剧情其实都做了细节铺垫,前面的人物对话提到木星有很多氢气,地球大气被吸走所以飞机掉了下来,还有逃离的人说”哪有七天可活?不出三天我们就缺氧而死了”。
总之,拥有燃料(氢气)的木星,获得了来自地球的大量助燃剂(氧气),所以只需要一个火源就能点燃,巨量氢气快速燃烧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推向地球,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有很多细节在做铺垫。
男主刘启在危难之中想到了这个计划,如果放在美国科幻片里,这绝对是只有主角临死之前一拍脑袋才能想到的神来之笔,其他人绝对想不到这样的计划。
然而在《流浪地球》中,刘启提出这个计划之后,却立马被人工智能莫斯浇了一盆冷水,为何?
——早在七个小时之前,以色列团队就已经提出了这个计划。
所以你看,能想到地球的氧气和木星的氢气结合以后只要点燃就能形成冲击波推走地球这个计划的,不是只有主角光环的刘启才能想到,而是聪明人都能想到。
这个细节,是不是比一般好莱坞科幻片更贴近现实?
但是,莫斯说点燃木星计划成功率为零,为什么最后却成功了?
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剧情设计,首先,电影已经交代了,在以色列团队提出点燃木星以后,是莫斯这个机器人推算了计划的执行结果,然后否定了计划成功的可能性。
好了,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了。
——机器人三原则。
什么意思?
随着地球科技的进步,在科学家的眼中,出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时间指日可待,而对于这种技术的不确定性,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警觉,为了保护人类,1940年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了最经典的机器人三原则:
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
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
我们来看电影,影片中,机器人莫斯的系统中有两条底层命令:第一条是保护地球,第二条是保护空间站。
从莫斯带着空间站”叛逃”的情节来看,很明显”保护空间站”这条命令的级别要比”保护地球”更高,因为空间站备份了整个人类的文明档案,还有足够多的人类受精卵,在地球遇到毁灭性打击的时候,莫斯带着它们逃出生天是最高级别的命令,也是最好的选择。
”保护空间站”和上面的人类,正是这条最高指令,让莫斯在计算引爆木星推走地球这个计划的成功率的时候,没有计算到最重要的一种可能性:
牺牲空间站或空间站上的人类。
因为莫斯早已经计算到了,地球上的行星发动机即使是最大功率喷射,最终离点燃木星也还有5000公里的距离,火源到不了木星,那就没办法引爆它,更不可能有冲击波推走地球。
所以莫斯说,成功率为零。
最终为何成功了?
就是因为最后的5000公里,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带着空间站的30万吨燃料冲向了木星,用生命和空间站的未来完成了这个计划。
刘培强的行为有两个后果,其一是他会在爆炸中牺牲;其二是空间站会因为没有燃料无法在宇宙中前进,最终空间站携带的地球文明和人类受精卵会毁于一旦。
在莫斯的系统中,保护空间站和保护人类是最高指令,所以它不可能违背命令做出这种可能牺牲人类未来的计划。
所以说,其实《流浪地球》的细节和科技常识,并不是网络上某些”口嗨巨人”所说的那么不堪一击,甚至这部影片的科技细节,比大多数人所认知的还要更加严谨,它不仅仅只是一部特效炸裂的影片,而是真正经得起推敲的硬科幻!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在机器人峰会上规划移动机器人导航的成功之路
- 苏州首个AGV智慧停车发布!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4月14日-4月19日)
- 美国工业车辆协会宣布第12届全国叉车安全日将于6月10日举行 聚焦操作员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
- Automate 2025 (北美自动化展)5 月 12 日在底特律开幕
- 秀出机器人产业硬实力!吴中亮相“中国第一展”!
- 物流机器人"小白"暖心上线,开启医药服务"加速度"
- 《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2025年20强自动送货机器人公司
- 央视点赞!京东物流智狼、地狼机器人助力激发消费活力
- 【智能制造】搬运工不好招?工人不愿意干?人工搬运碰撞多?……——看AGV如何一车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