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研发自主救生机器人,可识别溺水者并自主开展救援
编译 2021-03-23 10:53 DDing 来源:AGV网自主救生机器人识别溺水者并单独救人
这款机器人还不像黄貂鱼,但团队确保下一个版本会像这种动物。德国工程师正在开发一种救生机器人,其设计灵感来自蝠鲼。除了作为救援队的辅助,团队希望他们的机器人可以单独行动,在没有救生员的地方保护游泳者。这个想法是开发一个完全自主的系统,从自动识别有溺水危险的人,到将其从水中移出。
安装在游泳池屋顶、无人机甚至广告机上的监控摄像头,将用来记录溺水者的运动规律和位置,并将坐标发送给机器人。而机器人则会呆在泳池地板上一个特殊的 "车库 "里,在紧急情况下打开。机器人到达应急地点后,就会找到遇险者,并将其带到地面。将被救者固定在原地的机制,可以防止已经昏迷的人在出现时滑落。
测试令人印象深刻:一个80公斤重的假人被留在3米深的地方。随后,机器人将其抱起,固定在原地,在几秒钟内将其带到水面,然后用最短的路线--40米的距离将其抱到池边,救援队已经在那里等候,因为机器人本身一旦检测到紧急情况,就会向救援队发出警报信号。
项目发明者Helge Renkewitz表示:
"整个救援行动只持续了两分多钟。受害者必须在5分钟内进行抢救,以免造成长期的脑损伤。我们能够在这个关键时期内没有出现问题。”
自主救生机器人识别溺水者并自主救人。测试内容是在距离海滩3米深、40米远的地方救出一个80公斤的人体模型。
黄貂鱼型机器人
目前的原型机配备了电池、电机、摄像头以及光学和导航传感器,与仿生蝠鲼的设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长90厘米,高50厘米,宽50厘米。
该团队的目标是进一步缩小救援系统的尺寸,并建立不同的版本,供水池和湖泊使用。他们打算让救生机器人比目前的原型机更小、更轻、更经济,而目前的原型机是基于团队之前制造的水下航行器--他们保证新版本将采用蝠鲼的简化设计。
此外,还计划建造改良版,以便在水坝、港口和养鱼场运行。Renkewitz说:
"我们的水下航行器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它们也适合探测和检查湖底的考古文物。"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4月21日-4月26日)
- LogiMAT China 2025开幕:聚焦智能物流新趋势,叉车与AGV企业聚鹏城展风采
- 在机器人峰会上规划移动机器人导航的成功之路
- 苏州首个AGV智慧停车发布!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4月14日-4月19日)
- 美国工业车辆协会宣布第12届全国叉车安全日将于6月10日举行 聚焦操作员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
- Automate 2025 (北美自动化展)5 月 12 日在底特律开幕
- 秀出机器人产业硬实力!吴中亮相“中国第一展”!
- 物流机器人"小白"暖心上线,开启医药服务"加速度"
- 《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2025年20强自动送货机器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