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开学见!佛山将设首条智慧潮汐车道,潮汐机器人将为开学疏堵

转载 2021-10-12 09:09 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日报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今日,佛山市禅城区交通、交警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创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示范点交通改善方案”,将针对绿景路以南,魁奇路以北,文华路以西,南海大道以东四条路组成的片区实施一系列创新交通治理举措。开学首日,由46台“潮汐机器人”打造而成的佛山全市第一条智慧潮汐车道将正式试运行。

最近,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成更加符合民需、贴近民意、惠及民众的“民心工程”,结合市、区“城市畅通工程”和“环保工程”工作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禅城分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教育局和石湾镇街道办聚焦交通治堵领域市民反映强烈的校园周边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合力创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示范区。

创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示范区的项目范围为:绿景路以南,魁奇路以北,文华路以西,南海大道以东四条路组成的片区,该片区内主要有三所学校:佛山市实验学校、华英学校、禅城环湖小学。学校间距离近、学生多,上下学期间交通高度集聚,造成片区常发性拥堵,低效行驶更加重环境污染,亟需开展综合治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上下学过程的出行环境和出行体验。

这一创建范围,也是当前禅城交通最为拥堵的校园周边片区。前期调研发现,仅是佛山市实验学校周边,在送学高峰时段集聚的车辆就超过2100辆。为此,禅城区创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示范区项目,决心以减总量、提效率、保安全为总体策略,配合科技化、品质化的设施和手段,综合改善示范片区出行环境,构建儿童友好型的校园周边交通出行环境。

创新: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对整个片区实施治理

本次公布的一系列创新交通治理举措,尤为重视高科技和智慧化管理。首先,禅城区将对佛山实验学校西门荷园路段实施创新采取科技手段,并设置全市第一条智慧潮汐车道,根据上学放学时段动态调整车道方向,合理分配道路资源。

这种智慧潮汐车道大约由46台潮汐机器人组成,每台机器人还配置两块太阳能板,可以实现供电自给。

在高峰期时,这种智慧潮汐车道将通过位移,将荷园路车道由“2+2”调整为“1+3”,每位移一条车道仅需30秒时间,这也是智慧潮汐车道在我省城市道路中率先试用。

其次,为保障晚修放学时学生的过街安全,禅城区交通部门还将设置于荷园路中段的无信控斑马线改造为发光斑马线,警示司机小心慢行,保障学生夜间过街安全。针对华英学校西门湖景路段拥堵问题,交通部门对路段公交站进行了港湾式改造,同时更换智慧化公交站牌,提升候车体验,让市民掌握候车时间、减少焦急等待;同时,在环湖小学西侧道路增设LED显示屏,实施限时单行交通组织,部分有条件道路优化通行条件,增加车道数,并完善相关慢行系统,满足高峰时段道路通行需求。

另外,禅城区还创新升级了警家校管理模式,计划在实验学校西门以及北门分别设置“护学走廊+送学车道”,采用风雨连廊直连校门,延长落客区,分散送学车辆,避免送学车辆在校门口堆积引发交通拥堵。为了降低路内停车总量,交通部门还在佛山实验学校南侧原有绿地处进行改造,新建植草砖停车场及管理系统,设置停车诱导指引,及时引导需要较长时间停放的家长接送车辆进入停车场,解决目前接送学时段家长车辆长时间停放在行车道阻碍交通的问题。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小汽车出行,禅城区还采用“一线多校”的模式提供共享校车服务,提高线路覆盖率,有效减少私家车送学接学,从源头上缓解校园周边私家车流量大导致的交通

进度:佛山实验学校南侧停车场已基本完工

按照计划,上述公布的一系列举措将在开学首日正式实施。其中,针对环湖小学、实验学校、华英学校开通的共享校车现已投入试运行,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针对这个片区共开通8辆共享校车,合计约350名学生乘坐共享校车,自亚艺片区的禅城共享校车开通以来,用私家车出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数量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亚艺片区周边 NO2 指标相比去年同期直降20%,实现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佛山实验学校南侧生态停车场项目现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能提供大约130个车位给接送学的学生家长停放使用。南海大道-魁奇路南北向待行区已开始试运行,荷园路智慧潮汐车道、发光斑马线、送学车道和护学走廊已进入调试和收尾阶段,环湖小学南侧湖明街车道优化工作已完成,新增LED显示屏进入调试阶段,湖景路公交车站港湾式智慧化改造、荷园路路面提升工程正在抓紧施工,预计9月1日前基本完工。

交通、交警等部门提醒,由于本次片区综合治理采用的智慧潮汐车道、护学走廊等治理措施均为首次在佛山使用,待行区、潮汐车道、限时单行等新型交通组织方式在开通后存在一定的适应期,需要广大市民特别是接送学的家长们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将密切关注片区的交通运行情况,动态进行优化调整。

观察:由点到线再到面 禅城治堵步入3.0时代

此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禅城区即将推出的佛山全市首条智慧潮汐车道,其实已酝酿一年之久。绿景路以南,魁奇路以北,文华路以西,南海大道以东四条路组成的这个学校云集的片区,是多年来的交通顽疾。为此,禅城区曾研究和商讨过至少5种治理方案。交通部门还就相关城市、企业的交通治理技术、创新经验模式开展了广泛调研。后来,该区找到了这种处于全国创新水平的智慧潮汐车道技术,并决心通过试运行,对这一片区多年的交通瓶颈进行治理。此前,这种技术在省内并未在城市道路中使用过,这也是禅城在交通环境治理中的又一次敢为人先。

2011年,禅城区开启了中心城区治堵的征程。起初,禅城区主要通过道路改造提升,尤其是对重点路段进行扩建、渠化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道路的通行水平和通行效率。那几年,禅城区一个点一个点地改造,一条路一条路地修,使中心城区路网发生了较大变化。2017年之后,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地铁施工围蔽区域的扩大,禅城区开始通过划设公交专用道、重点节点专项治理等举措,对拥堵现象较为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堵点进行综合治理。这期间,佛山大道、季华路、绿景路、岭南大道等多个重要交叉路口,都设置了待行区和人性化创新车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路口长期存在的通行瓶颈。

近年来,禅城区在交通治理上更加注重创新智慧化管理手段,以及国内先进技术的应用。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站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近零碳排放交通示范项目,标志着禅城交通治理步入以整个片区纳入综合考量和交通治理的新阶段。这一次针对开学而实施的创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示范点交通改善方案,同样也是禅城区将整个片区的交通环境状况推出系统性、全局性举措的一次尝试。经过10年的发展和努力,禅城区交通治堵已步入3.0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内先进技术在该区得到广泛应用。交通人士认为,目前的禅城区,在交通治理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已“追上”了国内领先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治堵经验。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