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机器人徐方:技术创新叫响中国智造
转载 2016-05-04 15:33 来源:腾讯大辽网4月27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前进方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诞生的摇篮”,扎根于沈阳的新松机器人面向着一片蓝海。如何占领潜力巨大市场?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控力,以及在前行路上从不松懈的创新理念,给了新松机器人最核心的底气。
从技术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产品创新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从只懂做课题做技术,到跑好资源、打通市场,用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的话说,“创新是主动选择,也是迫于压力破釜沉舟闯出来的。”
新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长 徐方
用技术啃下垄断“硬骨头”
199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近10年的徐方,从大连理工大学调到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当时谁也没想到,在后续的20年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会成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会孵化出新松这样一家创新型行业巨头。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在2000年正式成立,初时仅有40来人。“当时真是两眼一抹黑,只有技术,没有产品,但最核心的技术和产品又被国外垄断。”徐方告诉记者,当时中国各行各业,尤其是支柱产业,生产中用到的设备几乎全是进口,国内的产品几乎没有。“当时国外的设备都非常贵,比如现在半导体工业中经常用到的真空机器人,价格至少是现在价格的三到五倍以上,有的甚至到十倍。”
最限制国内工业发展的,还不仅仅是价格一个因素。徐方说,比如以真空机器人为例,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维护自身核心技术利益等考虑,对真空机器人等关键部件的出口有严格限制,受到发达国家的严格审查。”徐方说,“这样谈何发展我国的IC装备产业?所以我们当时就想,一定要把这个山头给攻下来。”
就这样,徐方带领10多人的技术团队,从零经验、零接触、仅有几张图片的资料开始了“白加黑、五加二”的攻关路:检索国外论文、顺藤摸瓜打通配件采购渠道、到国内知名电子公司逐一考察、经历1.4万个小时的不断调试……终于,在“十一五”期间,将真空机械手研发成功,使新松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实现洁净真空机器人产业化的公司。
研发一定要走在市场前面
对技术和研发的重视,几乎是新松发展过程中一脉传承的核心理念。徐方介绍说,作为新松前身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从1986年就建立了中国的机器人示范工程,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将机器人实现产业化的工作。那时,国家‘863’支持的第一个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项目,就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为长春的一汽轿车研发的点焊机器人项目。
后来,随着新松发展壮大,“研发必须走在市场前面”的理念仍然被持续坚守着。据了解,目前新松每年都会投入总销售额的8%到技术研发中,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接近80%。“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着对行业的敏感度,国际上前沿期刊论文报道的、国内外展会展出的、客户需求的……都是研发目标。”徐方说。
但是,机器人产品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比其他行业更大。研发过程当中,技术人员付出的辛苦,也远远超出外界的想象。
有一次,徐方带领团队做了40几台机器人样机。测试的时候,发现莫名其妙出了问题。原来,机器人在每次出厂前都要进行运行测试,这个过程也被业界成为“拷机”。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拷机72小时不出问题,就已经达到了出厂标准。但是这一次,由于是新创的产品,拷机的时间被研究人员人为延长了。
“当时就发现,系统运行两周左右,就会出现一个位置点上的不准确移动,因此就导致机械手上的焊枪撞上了工件,出现了‘跑点’现象。”徐方说,当时研究人员用了各种仪器,包括逻辑分析仪,来找故障出现的原因,这个过程就比较艰苦,因为要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找到真正的故障点。
“当时还算比较幸运,连夜做了三天实验,把这个问题找到了,是国外采购的一个驱动器自身的问题。”徐方说,有时候遇到的技术难题,可能就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来攻克。研发新的技术与产品,甚至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有结果出来。
但是正是这种艰苦与坚持,让新松创造了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5大类、100余种机器人产品,拥有了600多项国家专利,取得10项软件产品著作权,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和几十项企业标准,走在了国内乃至世界机器人行业的前列。
智能制造未来或实现生活化普及
目前,人们在沈阳等地的一些银行、饭店、文化场馆,经常会遇到一些会发声、能送餐,部分还能实现互动功能的机器人。徐方告诉记者,现在的机器人产品,除了在工业生产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其实也正在更多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据了解,新松的服务机器人有四大产品体系,包括医疗康复、智能养老、家庭教育和公共服务,新松正在将其作为未来的研发方向。“目前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主要的产品就是送餐机器人、展示机器人和引领、讲解类机器人。”徐方告诉记者,另一个方向则侧重在医疗康复领域,如微创手术、医疗辅助、肢体康复,包括一体化床椅等等。
“服务机器人是非常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们的人机交互体验还有待完善,包括其他方面。”徐方表示,科技的进步,其实与整个社会环境和文化接纳度息息相关,“就比如未来想要实现智能家庭机器人,在建筑的标准上,也应该会有一些特殊通道的配备,保证机器人无阻碍通行等等,我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在沈阳,面向工业机器人,新松公司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成立机器人高端研究院;在上海,聚焦服务类机器人,与上海交大、上海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杭州也布局了相关研发机构。
徐方表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只要我们踏实做技术,坚持做创新,随着当今时代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机器人产业必定能够带动制造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引领内部物流趋势,迈向可持续未来:对话永恒力董事会成员Christian Erlach
- 合力智能物流出海亮相 LogiMAT2024
- 杭叉在LogiMAT 2024发布最新产品及未来战略
- 科聪领跑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展现科技创新实力
- 卓一智能“蟹力士”超长物料重载叉车首秀CeMAT ASIA (2023)
- 镭神智能最新力作激光雷达3D SLAM无人叉车/AMR控制器闪耀CeMAT ASIA(2023)
- CeMAT ASIA 2023劢微机器人——探索智能物流科技的全场景魅力
- 海柔美洲市场营销主管 Luke Lee:机器人系统的真正灵活性
- AI加速机器人换人--中国AGV网专访迈睿机器人总经理李卫君先生
- 仙工智能力求从上游解决各行业难题,为智慧物流产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