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与安川因库卡“离婚”,国产机器人虚火之后现原形
转载 2020-07-09 10:38 财经十一人 来源: 财经十一人文 | 韩舒淋 李斯洋
编辑 | 马克
美的集团与安川电机的机器人联姻在即将迎来五周年之际“离婚”。《财经》记者从美的集团获悉,其与安川电机成立的两家机器人合资公司都已经停止运营,双方协商注销公司。
两个制造业巨头的机器人联姻始于2015年,持续了将近5年,期间美的完成了对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的收购,而国内的机器人市场也从此前的高速增长逐渐降温,至2019年市场已经呈现负增长。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美的对库卡的收购,最终让两家巨头的机器人合资公司走向尽头。
01
美的安川5年缘尽
2015年8月,美的集团和安川电机签署合资合作协议,成立两家注册资本各1亿元的合资公司。一家为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安川电机持股51%,美的持股49%,主要面向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Electronics)等一般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一家为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公司,美的持股60.1%,安川持股39.9%,主要面向医疗、教育等服务机器人市场。2015年9月,两家公司注册成立,2016年3月,合资公司在美的佛山的全球创新中心揭牌开始正式运营。
总部位于日本的安川电机与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一起被称作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技术领先的四家企业。在2015年与安川成立合资公司之后,2016年,美的又向德国库卡发起收购邀约,继续布局机器人产业,并在2017年最终完成收购,持有库卡94.55%的股份。
在完成对库卡的收购后,美的不断加码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2018年3月,美的宣布扩大库卡在国内的产能,计划2018年年内库卡上海工厂年产能增加1万台,总产能达到2.5万台,并在佛山顺德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至2024年国内机器人总产能达到10万台。
此外,美的当时还宣布与库卡成立三家合资公司,分别面向工业机器人、医疗和仓储自动化业务,三家公司双方各持股50%。此前库卡在国内的业务主要面向汽车市场,而这三家合资公司中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则面向汽车之外的一般工业业务,医疗、仓储的两家合资公司是美的与库卡旗下提供医疗、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子公司瑞士格(Swisslog)合资成立。
换言之,美的在完成对库卡的收购一年之后加大了投资和整合力度,不仅机器人业务重心放在库卡上,而且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业务也与此前与安川设立的两家合资公司有所重合,即分别面向汽车外的一般工业业务和医疗领域。
因此,安川美的的联姻,在美的收购库卡后已经埋下了离婚的种子。美的集团回复《财经》表示,基于库卡公司成为美的集团成员公司,使当初两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双方协商注销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业界对于这一结果也并不意外。高工咨询机器人事业部研究所所长卢彰缘对《财经》记者表示,这个结果比较正常,同时也让业界反思外资企业与国内公司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这条路能否走通问号。
除开美的之外,安川还与国内的首钢股份、长盈精密先后成立了合资公司。与首钢的合资较为成功,双方1996年合资成立,且二者分工明确,该合资公司中安川提供机器人本体,首钢是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共同开拓市场,多年积累下来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与长盈精密的合资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生产小型六轴机器人,该公司与安川和美的的合资公司类似,效益和影响力并不理想。
尽管离婚,但美的和安川的买卖仍在。美的回复表示,此次机器人相关的合资公司虽将进行注销,但在利用安川产品的生产线自动化方面,今后会和美的集团继续开展合作。
截至发稿,安川电机尚未回应《财经》记者的问询。
02
工业机器人市场将长期承压
双方离婚的大背景是,国内机器人市场在经历至2017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已经大幅放缓。2018年9月,国内机器人产量首次单月同比出现负增长,这一颓势一直持续至2019年10月才同比转正。据高工机器人统计的数据,2019年全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31万台,同比下滑2.1%。
今年以来,疫情加速了工业自动化进程,市场有所升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7.26万台,增长6.7%。其中5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78万台,同比增长16.9%。这一数据包含了在国内设厂的外资机器人品牌的产量。同时,高工机器人统计的数据还显示,如发那科、雅马哈这类纯进口厂商,在一季度进口机器人数量也显著增长。
但这种增长或许难以持续。卢彰缘对《财经》记者分析,上半年的产销数据没有预想的那么艰难,主要是因为去年四季度的订单在今年交付,而且国内疫情控制相对较好,企业复工复产好于预期,保证了订单的交付,因此有相对亮眼的数据。但由于上半年的新订单并不理想,市场的影响会在下半年显现出来,下半年的挑战会更大,预计全年会是大约持平或微增。
汽车和电子制造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两大市场,此前市场遇冷也与这两大市场颓势有关。具体来看,卢彰缘分析,尽管汽车行业近期缓慢回升,但依然长期承压,而且正处在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阶段,许多主机厂的压力都比较大,未来几年很难出现类似2013至2017年的大爆发式增长。
而在3C领域,卢彰缘表示,5G手机、新的穿戴设备的确会带动机器人市场的投资,此前也预计2020年将是3C机器人迎来小爆发的年份,但是由于疫情影响,一些投资延后,导致对机器人市场的拉动也有所推迟。
03
国产机器人,虚火之后现原形
市场承压的同时,国产机器人依然面临与外资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问题。
“国产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可靠性,与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告诉《财经》记者,造机器人并不是最难的,最考验核心竞争力的是能够稳定连续运行几万小时不出问题,但国产机器人往往连几千个小时都达不到。
王飞跃介绍,很多客户企业反映,机器人安装上后经常出故障,后续的维修、重新编程等服务费用,比过去使用人力生产时还贵,慢慢到最后机器人就变成了一堆废铁。而ABB、fanuc这些国际品牌有着很强的规模效应,能够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
“今年的数据很有可能将进一步收缩。”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高峰告诉《财经》记者,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国产品牌无论技术还是价格,差距都非常大,国产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低,客户更愿意用国外品牌。
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在过去数年曾经迎来一波热潮,特别在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机器人列入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后,工业机器人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国家863各项计划到地方政府纷纷拿出亿级的资金进行补贴,社会热钱也快速充斥该领域。
“很长一段时间,机器人成为某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营造了虚假繁荣的市场氛围。”王飞跃指出,有很多企业并没有核心技术,产品东拼西凑,唯一的目的就是骗补。
随着近两年红利吃尽,热钱也渐渐撤离工业机器人赛道,国产机器人与领先外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凸显出来。
卢彰缘也表示,尽管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比在稳步提升,但从产品结构来看,国产机器人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应用领域,在中高端市场依然是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国产厂商要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短期内依然难度比较大。
不过,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的统计口径来看,数据正在得到改善。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多关节机器人(技术含量高)销售接近1万台,同比增长11.3%,占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51.7%;坐标机器人销售继续回落,上半年同比大幅下降41%,占总销量的比重为27.3%。此外,SCARA机器人和工厂物流机器人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0.7%和15.3%,而圆柱坐标和并联机器人分别增长72.2%和2倍,但由于总量少,难以对总销量形成有力支撑。
“大水漫灌式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发展机器人产业需要企业长期积累、深度耕耘。”高峰表示,机器人的本质仍然是机械产品,机械产业的发展逻辑在于进化,而非IT产业的革命,因此国家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时不能盲目照搬发展IT产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