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 Robots启动其人型机器人量产进程
原创 2025-11-20 09:19 南山 来源:AGV网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加速演进的当下,如何真正跨过“概念机—样机—量产”的门槛,正成为行业分水岭。近期,多家德国媒体披露,德国Agile Robots SE(思灵机器人)宣布将从2026年初起,在巴伐利亚州开展工业级人形机器人“Agile ONE”的系列化生产,并明确以“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为技术方向,在德国本土打造新一代具身智能制造基地。
思灵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慕尼黑,是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孵化出的机器人公司,由机器人领域研究者Zhaopeng Chen和Peter Meusel联合创立,专注将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本体深度融合,为汽车、电子、医疗等行业提供下一代自动化解决方案。经过多轮融资与并购扩张,Agile Robots已成长为拥有数百名研发人员的机器人企业,其业务从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延伸到完整的工业自动化单元。
此次宣布量产的人形机器人Agile ONE,是该公司“Physical AI”战略的核心载体。按照披露的信息,Agile ONE采用类似人类的躯体结构——具备躯干、双臂、双腿以及头部,可在工业环境中与人和其他机器协同工作:既能在生产线上完成搬运、上下料、简单组装等体力任务,也能够作为柔性工位“助手”,在不同工序间灵活调度。其控制核心是一套基于工业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辅以全身多关节力矩与视觉传感,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周围环境、感知接触状态并自主规划动作。
与不少仍停留在演示阶段的人形机器人不同,Agile ONE更强调与现有工业自动化体系的兼容性。报道指出,Agile Robots将其视作“完全集成生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单台“聪明的机器人”,而在于将人形机器人、关节机器人、移动平台乃至外围设备,统一纳入一个互联互通、可学习的自动化架构之中。
在产品技术层面,Agile ONE的一大亮点来自公司此前积累的核心部件。Logistik Heute的报道提到,这款新型人形机器人将补全Agile Robots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家族:包括具备高度灵巧抓取能力的“Agile Hand”仿人手、力控性能突出的轻型机械臂“FR3”、七轴机器人“Diana 7”、更高负载等级的“Thor”系列,以及多种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与自动导引车(AGV)。 这些产品通过公司自研的AgileCore软件平台实现统一调度与协同,Agile ONE也将接入同一平台,成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AgileCore被视为Agile Robots的“操作系统”,平台集成了感知、路径规划、力控与任务编排等多种AI模块,支持多种机器人形态与末端执行器的无缝集成。借助这一平台,用户可以在同一系统中配置机械臂、移动机器人、输送线甚至人形机器人,构建柔性化、高度协同的生产单元。
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思灵机器人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陈兆芃强调,人形机器人只是整体愿景中的一个“可见界面”。在他看来,即将量产的Agile ONE所代表的,是“Physical AI”的一次集中体现——机器人不再只是按照预设轨迹重复动作,而是能够在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并自主做出决策,与人类和其他设备形成动态协作网络。
从产业维度来看,选择在巴伐利亚开展Agile ONE的系列化生产,也被外界解读为德国在机器人产业链上“向前一步”的信号。一方面,这为本地高端制造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为欧洲工业在面对全球人形机器人竞争时,提供了一个扎根本土、面向现实应用的样本。
随着Agile ONE进入量产节奏,思灵机器人围绕“Physical AI”构建的技术与产业布局——从高精度机械臂与仿人手,到统一的AgileCore平台,再到人形机器人本体——正从实验室和试点项目走向更大规模的工业实践。对于正在寻找新一代柔性自动化方案的制造业和物流业而言,这一进展无疑将成为观察人形机器人从“概念热度”走向“工程落地”的重要窗口。
